抗逆栽培岗位
翟衡团队
摘
要:以4年生露天篱架栽培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负载量和整穗方式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果穗质量、果粒质量、果实纵横径减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着色程度下降;整穗处理能显著增大果粒,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皮色泽,留穗尖的整穗方式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夏黑葡萄宜留10穗果,花前7天需整穗,穗长控制在5cm。
关键词:夏黑葡萄;整穗;负载量;品质
夏黑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留果量较大,产量偏高,导致果粒小、果实着色不良,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负载量过大,削弱了营养生长,果实没有足够的的营养供应而发育受损,这是目前葡萄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仅导致葡萄品质降低,而且还对来年葡萄的树势和花芽分化造成一定的影响[3];负载量过小,植株营养生长旺盛,虽然果实品质提高,但产量减少,同样不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研究夏黑葡萄适宜的负载量对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研究不同的整穗方式和控制不同留穗量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夏黑葡萄适宜的单株留穗量及配套的整穗方式,为夏黑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试验在山东泰安南郊北极坡葡萄园进行。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降水量688.3mm,日照时数2536.2h,无霜期195d。试验园土壤为壤土,排灌条件良好。供试品种为夏黑, 4 年生,东西行向,篱架栽培,株行距为1.2m×2.5m,多主蔓扇形。试验设5种处理,每处理选9株,重复3次,小区随机排列。A处理:留果数为10穗/株,花前7天整理花穗,保留5cm穗尖,疏除花穗其余部分;B处理:留果数为10穗/株,花前4天掐除穗尖,保留5cm花穗;C处理:留果数为10穗/株;D处理:为15穗/株;E处理:为20穗/株。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2.1 果实经济性状和产量的测定
果实成熟采收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0穗,用1/100电子天平测定果穗质量。从果穗上部、中部和下部个随机选取30个果粒分别测定果实的纵径、横径、单粒重、单穗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果粒纵径、横径;用1/100电子天平称量果实单果重;用手持数字糖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
1.2.2 果实色泽参数的测定
采用CR-10便携式色差计(柯尼卡美能达公司)测定果皮颜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留穗量的减少,葡萄果实纵径、横径及果实单粒重均呈增大趋势。与E处理相比,C和D处理的果粒质量增大了11%和6%。在留穗量相同的情况下,适当整穗有助于增大果粒,A和B处理的果粒质量分别为8.13g和7.99g,显著大于其它三组处理,但二者对果形指数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留穗量的增加,穗重逐渐减小,但单位面积产量随留穗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留穗量相同的情况下,留穗尖和去穗尖这两种不同整穗方式对夏黑葡萄单位面积产量无显著影响。
2.2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见,处理A、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分别为20.68%和20.03%,随留穗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但不同整穗方式对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A、B的固酸比显著高于其它三组处理,但二者无显著差异。
2.3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色差的影响
L值表示颜色的亮度,L值越小,果实的成熟度越好。由表3可见,A处理的L值最小,其次是B处理,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这说明整穗处理有利于夏黑葡萄果实成熟,其中A处理的效果优于B处理。
各种处理的a值均为正值,b值均为负值。A处理的a值最高,随负载量的增加,a值减小,表明红色逐渐变浅。由表中的b值可知,处理A、B的b值较高,即蓝色成分较高, D处理的b值最小,蓝色最浅,C、E处理b值最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处理E的h值最高,果实紫红色的程度最浅。A的h值最小,果实紫红色的程度越深。这说明留穗量少,配合留穗尖的新型整穗方式,对夏黑葡萄着色有促进作用。
3 结论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天篱架栽培模式下,夏黑葡萄花前7天整理花穗,保留5cm穗尖,单株留穗量控制在10穗果,无论是单果重、穗重、穗形,还是果实内在品质,如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优于其它处理,成熟期一致,上色均匀,综合品质较高。当负载量超过15穗时,虽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但果实的大小、风味与品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