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虫害岗位
王琦
傅学池
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
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当前应用面积较大, 技术相对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有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等措施。
1 理化诱控技术及其应用
理化诱控技术指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性, 通过布设灯光、色板、昆虫信息素、气味剂等诱集并消灭害虫的控害技术。
1.1 物理诱控技术及其应用
物理诱控技术以杀虫灯诱杀、色板诱虫和防虫网控虫应用最为广泛。
(1)杀虫灯
杀虫灯有交流电式和太阳能两种, 主要用于防治稻田、棉田和蔬菜上的多种害虫;在葡萄园、果园及茶园内可有效防治吸果夜蛾、刺蛾、毒蛾、椿象、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茶细蛾、茶毛虫、斜纹夜蛾、铜绿丽金龟、大黑鳃金龟、苹毛丽金龟等害虫。
(2)色板诱虫
色板诱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 通过板上黏虫胶防治虫害,应用广泛的为黄板、蓝板及信息素板, 对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黄板应用面积最大,占色板诱虫总面积的98%以上, 作用范围广泛, 涉及玉米、水稻、蔬菜、果树、花生、马铃薯、棉花、茶叶等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
(3)防虫网控虫
用防虫网覆盖,就等于葡萄在“蚊帐”里生长,可大大减轻害虫的为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防虫网控虫技术在水稻、蔬菜、苹果等其他作物上均有应用,是一项经济高效的物理防虫技术。
1.2 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及其应用
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中应用较广泛的是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空间分布信息素、产卵信息素、取食信息素等。可用于防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水稻螟虫、玉米螟、小麦吸浆虫、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瓜实蝇、棉铃虫、小菜蛾、柑橘实蝇、柑橘潜叶蛾、梨小食心虫、葡萄绿盲蝽、透翅蛾等20 余种害虫,其中诱控果树、蔬菜、水稻害虫面积较大。
1.3 其他诱控技术及其应用
糖醋液诱杀害虫广泛应用于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主要用于防治苹果小卷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黏虫、葡萄白星花金龟、果蝇等害虫。
2 生物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防治以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瓢虫等天敌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作用于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果树、茶叶、棉花、花生等作物, 其中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蔬菜、茶叶、花生、葡萄和苹果等经济作物生物防治面积分别占生物防治应用总面积的88.04%和11.17%。
2.1 寄生性天敌生防技术及其应用
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常见的有姬蜂、茧蜂、蚜茧蜂、大腿小蜂、蚜小峰、金小蜂、赤眼蜂、缨小蜂、缘复细蜂(黑卵蜂)、鳌蜂、头蝇、寄蝇、麻蝇、捻翅虫等, 在生产上都有一定的应用 , 起着较大作用的主要是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分别作用于玉米、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赤眼蜂又以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应用最为广泛,应用面积占寄生性天敌应用面积的82.53%。丽蚜小蜂在玉米上防治面积最大, 占应用面积的98.79%, 在蔬菜、果树和水稻上也有小面积应用。平腹小蜂, 属膜翅目、旋小蜂科、平腹小蜂属, 在广东、广西等地用于防治荔枝椿象取得较好的防效。
2.2 捕食性天敌生防技术及其应用
捕食性天敌中用于生物防治效果较好且常见的昆虫种类有瓢虫、捕食螨、小花蝽、草蛉、食蚜蝇、食虫虻、蚂蚁、食虫蝽、胡蜂、步甲等。目前瓢虫、捕食螨、小花蝽等, 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棉花、茶叶等作物上的害虫, 占全国生物防治面积的10.18%。瓢虫是我国目前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捕食性天敌, 属鞘翅目瓢虫科, 主要种类为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等, 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 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
。
捕食螨在我国应用较多的种类为:胡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巴氏钝绥螨和拟长毛钝绥螨等, 用于防治蔬菜、果树、茶叶、棉花等作物上的各类害螨。
3 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农业害虫生态控制技术主要采用人工调节环境、食物链加环增效等方法, 协调农田内作物与有害生物之间、有益生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保益灭害、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主要应用于蝗虫、小麦条锈病、水稻病虫、棉花病虫和葡萄等果树病虫的生态控制。
4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农药种类涉及植物源类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等3 大类50 多个品种。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天敌、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天然的昆虫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驱避剂以及酶类物质)和转基因植物
。近几年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虫害岗位在一些葡萄综合试验站开展了生物农药、植物源类农药的试验示范,得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4.1 杀菌剂类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杀菌剂类生物农药应用面积占生物农药防治面积的64.19%。常用的品种有19 种, 井冈霉素应用面积最大,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果树等作物病害。
4.2 杀虫剂类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杀虫剂类生物农药应用面积占生物农药防治面积的20.06%。常用杀虫剂类农药品种有25 种, 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应用面积最大, 用于防治蔬菜、马铃薯、果树、水稻、小麦、茶叶、玉米、棉花等作物害虫;苏云金杆菌(Bt)应用面积次之。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范围从2006年的不足10个省扩大到2013年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用作物从2006年不到10个增加到2013 年的30 种以上主要农作物;推广应用面积从2009年的330万hm2次到2013年的0.53亿hm2 次以上。绿色防控技术逐步被大家所认识,前景广阔。
在“十二五”期间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虫害岗位本着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在鲜食葡萄及酿酒葡萄生产上积极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生物、物理和生态防治,优化各种有效配套控制技术。为“十三五”期间的技术制定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