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综合试验站
艾军
刘迎雪 宋润刚 沈育杰 李晓红 杨义明
摘
要:2014年作者首次发现葡萄肖叶甲 (Bromius obscurus Linnaeus,1758) 在山葡萄上发生。对位于吉林左家的山葡萄园进行了危害情况普查,初步摸清了在本地区的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并提出了防控建议。同时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地理分布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葡萄肖叶甲;危害情况;防控建议
葡萄肖叶甲(Bromius obscurusLinnaeus,1758)属鞘翅目肖叶甲科葡萄肖叶甲属,是危害葡萄的次要害虫,关于其报道不多,尤其在山葡萄上的危害未见报道。在2014年山葡萄园病虫害普查中发现此害虫,经植保方面的专家鉴定为葡萄肖叶甲。由于本所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果树种质山葡萄圃,因此对这种不常见害虫的出现尤其重视,因此我们就葡萄肖叶甲对山葡萄的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形态特征
体短粗,椭圆形;身体一般完全黑色,具色型变异;体背密被白色平卧毛。触角1~4节棕黄或棕红,有时第1节大部分黑褐色。头部刻点粗密,在头顶处密集呈皱纹状,中央有一条明显的纵沟纹;唇基两侧常各具一条向前斜伸的边框,端部较宽于基部,前缘弧形,表面布有大而深的刻点。触角丝状,近于体长之半;第1节膨大,椭圆形,第2节稍粗于第3节,二者约等长,短于第4和第5节,1~4节较光亮,末端5节稍粗,色暗,毛被密。前胸柱形,宽稍大于长,两侧圆形,无侧边,背板后缘中部向后凸出;盘区密布大而深的刻点,呈皱纹状,被较密的白色卧毛。小盾片略呈长方形,刻点细密,被白毛。鞘翅基部明显宽于前胸,基部不明显隆起;盘区刻点细密,较前胸刻点浅,不规则排列,被较长的白色卧毛。前胸前侧片前缘稍凸。前胸腹板方形,横宽;中胸腹板宽短,方形,后缘平切。足粗壮,腿节无齿。体长:4.5~6mm;体宽:2.6~3.5mm。
2 寄主范围、地理分布与为害症状
(1)寄主范围
葡萄,软枣猕猴桃
(2)地理分布
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山西、江苏、湖南、四川、贵州、西藏;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北美洲。
(3)为害症状
葡萄肖叶甲主要以成虫为害山葡萄。成虫主要群集在叶背面取食寄主叶片,被其取食过的叶片有许多长条形孔斑,危害严重时可使叶片萎黄干枯。在一天中,成虫主要在日落后到清晨时间爬到植株叶片上进行取食,在阳光强烈时潜伏在植株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3 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据初步观察,葡萄肖叶甲在吉林省一年一代,以成虫和不同龄幼虫在葡萄根附近土中越冬。越冬成虫4月中旬出蛰,5月中旬山葡萄新梢长出4~6片叶时陆续出土为害。5月末雌虫开始陆续产卵,7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完卵的雌虫先后死去。以幼虫越冬者6月末开始见成虫,此成虫经取食补充营养后开始产卵。待越冬的成虫取食后9月中下旬陆续入土。
成虫有假死习性,受惊后即假死落地。成虫不是很活泼,但有一米左右短距离的迅速飞翔迁移力。成虫出土或羽化后取食1~2 周左右,补充营养,便开始产卵。产卵可延续2个月左右。一般每年每头成虫产卵15~20次左右,产卵量总计可达200~400粒左右,平均每次产卵19粒。
4 危害情况
据调查,葡萄肖叶甲主要在葡萄园周围的杂草、乱石中越冬,所以其出蛰后,首先危害距离越冬场所较近的植株。7月份危害高峰期普查全园发现,全园的危害率在33.8%,单株最重的叶片危害率为55.2%,但叶片危害面积不大。而在鲜食葡萄示范园中的葡萄危害较严重,叶片的危害率高达95.2%,最严重的叶片危害面积约为45%。因此,此害虫要重点防治,以防向其他区域迁移造成严重危害。
5 综合防治
(1)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成虫发生期将虫震落杀死。此法用于幼苗上效果明显。
(2)6月上旬喷一次50%对硫磷1000-1500倍液,7月下旬在中晚熟品种上喷同样的药剂,防治成虫(兼杀卵) 可收到良好效果。
(3)地面撒药:根据葡萄叶甲的越冬部位,在春季解除防寒灌水后可试用1605粉或辛硫磷等触杀剂撒于畦面,及时松土,以消灭越冬成虫和幼虫。
(4)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人工剥除老翘皮,清除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