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
王忠跃
延迟栽培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葡萄设施栽培新形式,它和促成栽培恰恰相反, 它以生长后期覆盖防寒,尽量推迟和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为目的,延迟葡萄的成熟和采收时期,从而在隆冬季节采收新鲜葡萄供应市场,用延迟采收代替保鲜贮藏,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近几年来,随着葡萄设施延迟栽培面积迅速发展,病虫害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发生危害程度也日趋严重。
2012-2014年兰州综合试验站对张掖市和永登县的设施延迟栽培的红地球葡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葡萄上出现的主要病害有种: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秋季结露期)、白纹羽根腐病、白粉病(干旱年份发生严重)、毛毡病、酸腐病(主要由裂果引起)、褐斑病。其中灰霉病、白腐病、穗轴褐枯病、霜霉病和白纹羽根腐病为主要病害。天水巨峰葡萄上出现的虫害主要有5种:双棘长蠹、介壳虫、红蜘蛛、金龟子和透翅蛾。
根据调查报告及现场考察,本岗位和兰州综合试验站共同组织相关专家,并与张掖市和永登县农业技术干部、基层技术人员、葡萄种植专业户等人共同会商,形成了甘肃省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病虫害规范化防控技术,供兰州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汇总如下:
1 甘肃省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病虫害规范化防控技术简图
甘肃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防控葡萄病虫害一般需要使用10次措施(如下图):

2 甘肃省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病虫害规范化防控技术
甘肃省属于冷凉地区,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一般采用单篱臂架式,厂字型,直立叶幕管理,正常年份年喷药10次。发芽后至转色期按照露地栽培管理,需要6次左右措施(雨水多的年份增加2次,干旱年份减少2次左右);转色后扣棚,重点防控白粉病、灰霉病和酸腐病,一般使用3次左右措施;采收后采取一次措施。
(1)萌芽期
从绒球至吐绿,在80%左右的芽变为绿色(但没有展叶)时,使用1次石硫合剂或铜制剂+矿物油乳油,或者采取其他类似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灭、控制越冬后的病、虫,把越冬后害虫的数量、病菌的菌势压低到很低的水平,从而降低病虫害在葡萄的生长前期的威胁,而且为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建议性措施:扒除老皮,喷施3-5度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矿物油乳剂(机油乳剂或柴油乳剂)200倍、或50%保倍福美双1500倍+3%苯氧威1000倍等,对蚧壳虫、绿盲蝽、红蜘蛛类、蠹虫类、白粉病、灰霉病、白腐病等有效。
(2)展叶至开花
甘肃冷凉地区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在萌芽后至开花期一般使用2次杀菌剂,使用1次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杀虫杀螨剂混合使用。具体如下:
①2-3叶期
在葡萄展叶后,80%以上的嫩梢有2-3片叶已经展开时,采取措施。防治叶蝉、蚧壳虫、绿盲蝽、毛毡病、白腐病、白粉病等时期,根据葡萄园病虫害种类和农业生产方式选择药剂,一般情况:37%苯醚甲环唑4000-5000倍+5%(啶虫醚)狂刺水分散粒剂5000倍,但如果是有机葡萄园,建议使用80%必备600-800倍+苦参碱(或藜芦碱或烟碱或矿物油乳剂等)
②花序展露期
根据气候情况和葡萄园病虫害发生压力,采取措施,一般情况下,在花序展露期一般用药,但特殊年份,虫害发生压力大时,使用1次杀虫剂。
③花序分离期
根据气候情况和葡萄园病虫害发生压力,可以调整的措施:甘肃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在花序分离期一般不采取措施;但雨水较多的年份,可 以使用1次保护性杀菌剂,比如: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或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等。
④开花前
在20%花序进入开花期的时期,可以采取防控措施,是保花最重要的1次措施,重点防控灰霉病、穗轴褐枯病,同时还可兼治霜霉病、白粉病、白腐病。
具体防控措施:
一般情况:50%保倍福美双1500倍+50%腐霉利1000倍+21%保倍硼2000倍(+10%联苯菊酯3000倍)或50%保倍福美双1500倍+70%甲基硫菌灵800倍+21%保倍硼2000倍(+杀虫剂),但如果是有机农业或其他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选择使用其生产方式可以使用的药剂,比如波尔多液、农抗120、武夷菌素等。
(3)谢花后至封穗前
落花后至套袋,是葡萄病虫害防控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时是体现葡萄病虫害防控策略“前狠后保”的重要时期,其中最为重要的防治点是:落花后、果穗形成期(落花后10-15天)、封穗前。甘肃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在谢花后至封穗前一般使用2-3次措施(多雨年份三次;干旱年份2次)。
①花后第1次用药
葡萄80%的花序落花结束,其余20%的花序的花帽部分脱落(其余正在开花),之后的1-3天,为采取措施的时期。落花后是葡萄多种病害的防治时期:是白粉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防治适期;对于多雨年份,霜霉病是防控重点,也是灰霉病防治时期;如果葡萄园中有蚧壳虫、红蜘蛛类等害虫为害,此时期需要添加杀虫剂。落花后也是果皮幼嫩、脆弱的时期,所以要选择对幼果安全药剂,一般情况,50%保倍福美双1500倍(+3%苯氧威1000倍),但如有机农业或其他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选择波尔多液、农抗120、武夷菌素、亚磷酸等。
另外,防控措施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花前花后雨水多的年份,建议在花后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50%金科克3000倍。没有蚧壳虫的葡萄园,可以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10%联苯菊酯3000倍。病虫害防控比较好,危害轻的葡萄园,可以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锌钙氨基酸300倍
②花后第2次用药
谢花后的12-15天,是果实膨大的始期;一般情况下,坐果已经结束,果穗形状已基本定型。一般情况下,甘肃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可以省略这次用药,但是,如果雨水较多或病害防控压力大或前一个生长季节病害较重的果园,建议使用1次保护性杀菌剂,并且根据葡萄园病害发生的压力,适当加入对应的内吸性杀菌剂。
③封穗前
谢花后的25天左右,也是果实迅速膨大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红地球葡萄的硬核期之前,需要梳理果穗;梳理果穗后,使用此次药剂。如果使用套袋技术,在梳理果穗后,使用套袋处理药剂处理果穗,1-3天内套袋 。一般情况:30%万保露800倍+40%氟硅唑8000倍(+5%(啶虫醚)狂刺水分散粒剂5000倍),防控重点是白粉病、白腐病、霜霉病、透翅蛾等病虫害(如果虫害不明显,可以省略杀虫剂)。
(4)封穗后至转色前
甘肃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从封穗至转色期,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的压力使用2-3次药剂;最为重要的防治点是雨季开始期、转色前两个时期,其他时期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病害发生压力,调整使用。对于连续几年防控效果好的果园,在天气条件好时,这个时期可以使用1次药剂(转色前使用)。
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①封穗后用药
30%万保露600倍+50%金科克3000-4000倍
②转色期前用药
转色前:80%必备600倍+10%联苯菊酯3000倍
③其他
30%万保露600倍或30%万保露600倍+70%甲基硫菌灵800倍注:使用1次药剂:选用①;使用2次:选用①和②;使用3次:选用①②③,在①和②之间增加使用③。出现霜霉病,按照救灾措施处理。
(5)转色后至成熟期(扣棚后)
甘肃设施延迟栽培红地球葡萄,一般在9月上中旬前后开始进入转色期。转色期至成熟期一般使用3次药剂。重点针对酸腐病、灰霉病、白粉病和霜霉病。扣棚后如果温差大,在叶片结露,会导致霜霉病的发生或危害;如果没有形成结露,因棚内湿度大,会导致白粉病危害;灰霉病和酸腐病,是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必须防治的病害。第1次,重点针对杂菌,兼顾其他病害;第2次重点是灰霉病和霜霉病;第3次重要病害都需要兼顾。如果出现特殊防控压力,在3次药剂之间,增加一次针对性的措施。
①转色后至成熟期第1次用药药剂使用具体建议:50%保倍福美双1500倍+37%苯醚甲环唑5000倍+50%金科克3000倍
②转色后至成熟期第2次用药药剂使用具体建议:30%万保露600倍+50%腐霉利1000倍+80%霜脲氰3000倍
③转色后至成熟期第3次用药药剂使用具体建议:30%万保露600倍+40%氟硅唑8000倍。
(6)采收期
葡萄采收前15天不使用任何药剂;出现特殊情况,按照采收期的救灾措施执行。
(7)采收后至落叶期
葡萄采收后,葡萄的枝条需要充分老熟,枝蔓和根系需要营养的充分积累,所以要避免病虫害危害导致早期落叶;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会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第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采收后立即使用1次药剂,一般使用铜制剂(如果需要使用杀虫剂,采用80%必备600倍或30%王铜800倍等与杀虫剂混合使用;如果单独使用铜制剂,可以选择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或者使用熏蒸剂进行整体大棚熏蒸
( 8)休眠期
葡萄落叶后进入休眠期;休眠期要进行修剪、清园,一般葡萄落叶后就可以进行,也可以在第二年的伤流期之前的任何时期进行。
防控目标: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菌势(减少病菌的数量),从而为第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采取的措施:清园措施。清园措施就是在秋天落叶后,清理田间落叶,沤肥或处理;修剪下来的枝条,集中处理;也包括在伤流期前,清理田间葡萄架上的卷须、枝条、叶柄等,及剥除老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