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综合试验站
王玉安 郝燕
杨瑞 张坤
1 产地基本情况
天水是甘肃鲜食葡萄主产区之一,主栽品种为巨峰。葡萄园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域,为全国面积较大的山地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下曲”葡萄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葡萄也成为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天水葡萄基地主要分布在麦积区,属于渭河流域温暖半湿润区,产地平均海拔1200m,年平均气温11.4℃,无霜期211d,年平均降雨量515mm(其中70%的降雨量集中在7-9月份)、蒸发量1451.7mm。
葡萄架形主要为篱壁架,株行距0.7m×1.8m,土壤为黄绵土,葡萄生长靠自然降水。
2 产地主要问题
近年来,主要由于降雨减少及季节性分布不均,天水山地巨峰葡萄栽培中出现了座果不良、大小粒明显、采前裂果严重等,成为制约当地葡萄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果农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问题。为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从2010年开始,从花果管理这一重要技术环节入手,重点从整穗、植物生长调节剂筛选及处理、套袋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示范园收入平均达到0.8~1.0万元/亩,较对照增收0.4~0.6万元/亩。现将栽培管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全国同类产区参考应用。
3 花果管理关键技术
(1)疏穗和整穗
从花穗显露期开始,按照“单枝单穗”进行疏穗,每株留8~12穗,单株产量控制在4~5kg,亩产量控制在1500~2000kg;从花序分离到开花前进行整穗,去掉花穗基部8~10个分支,保留穗尖4~5cm,大约70个花蕾。
(2)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选择陕西杨凌普得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快丰”牌氨基酸水溶肥1、2号进行浸穗处理。第一次处理在盛花后进行,用0.004% 1号水溶肥;距离第一次处理后8~12d进行第二次处理,用0.007% 2号水溶肥。
每次浸穗时必须保持穗轴垂直,以免造成穗轴变形生长;浸穗1~2s后在容器边抖净溶液,以免果粒因持药量不同造成生长不匀;浸穗选择晴天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之后,阴天全天使用,雨天不能使用;每次浸穗后必须人工灌水10~15kg/株;采用两次浸穗处理后,不能再使用乙烯利和其他催熟、催红、增色等药品,以免造成裂果或降低品质。
(3)套袋
第二次浸穗后一周进行套袋,选择白色葡萄专用纸袋,规格在30cm×20cm以上。套袋前全园喷广普性杀菌剂一次,重点喷果穗,喷药均匀周到。

4 花果管理配套技术
采用本项花果管理技术,要求树龄4年以上,生长健壮、树势强,1~3年幼树或弱树不能使用;结果枝和营养枝的比例为2:1;留叶量要足,结果枝一般留12片叶摘心,营养枝留10片叶摘心;结果枝夏剪时去掉所有副稍,营养枝保留顶端1~2个夏芽副稍,对选留的副稍留1~2叶反复摘心到果实着色;发芽后到开花前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坐果后以钾肥为主,氮磷肥配合。采果后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