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葡萄栽培岗位
张振文 宁鹏飞 贺艳楠
我国酿酒葡萄主要种植区域位于北方,属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降雨多集中在果实成熟期的7-9月,虽为葡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热条件,但也容易导致严重的病害,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首先采用了避雨措施栽培鲜食葡萄,明显的减轻了病害,提高了果实品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在酿酒葡萄上应用较少。课题组近年系统的研究了简易避雨栽培技术对酿酒葡萄病害、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考察避雨栽培在酿酒葡萄上应用的可行性,为防治酿酒葡萄病害和提高果实品质奠定应用基础。
1 简易避雨栽培对葡萄病害的影响
1.1 简易避雨栽培对葡萄叶片病害的影响
2010-2011年陕西泾阳地区葡萄叶片主要病害均为葡萄霜霉病,其它病害基本没有发生,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了葡萄叶片霜霉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数据(表1、表2)表明,简易避雨栽培在葡萄发病初期叶片发病较轻,较露地栽培差异不显著,而在发病中后期叶片病害极显著的低于露地栽培。简易避雨栽培2010年9月15日(发病末期)葡萄叶片发病率、病情指数和落叶率分别是露地栽培的34.91%、4.89%和13.26%,2011年9月15日(发病末期)则分别是露地栽培的25.92%、31.29%和17.07%,且试验地农户对避雨栽培很少喷施农药。
表1、2结果说明,在感病初期避雨栽培对叶片病害的防控作用较小,避雨处理与露地栽培差异不显著;但随着病害的发展,避雨栽培的作用逐渐显现,避雨处理叶片霜霉病侵染速度较慢,而露地栽培侵染较快;在感病中、后期显著减轻了葡萄叶片霜霉病的发病程度。
1.2 简易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病害的影响2010、2011年陕西泾阳地区葡萄果实病害主要为白腐病和炭疽病,其它病害发病极轻。调查结果(表3、表4)表明,简易避雨栽培在葡萄发病初期果穗发病率、果粒发病率均与露地栽培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发病中后期极显著的低于露地栽培。简易避雨栽培2010年9月15日(发病末期)果穗发病率、果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极低,分别是露地栽培的66.67%、10.50%和22.14%,2011年则分别是露地栽培的73.33%、3.97%和14.05%,造成简易避雨栽培果实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试验地农户对避雨栽培很少喷施农药。
表3、4结果说明避雨栽培对果实病害的影响与叶片病害相似,在感病后期可以极显著的减轻葡萄果实病害的发病程度。
2 简易避雨栽培对果实成熟期的影响
简易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在不同年份果实还原糖积累、总酸降低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1)。露地栽培较简易避雨栽培果实还原糖上升速度、总酸降低速度均较快,而简易避雨栽培果实还原糖上升持续的时间更长、总酸下降速度较慢。由于露地栽培病害严重,果实分别于2010年8月22日、2011年8月30日提前采收,而简易避雨栽培虽然推迟了果实成熟期,但使果实成熟发育时间更长,有利于果实成分的平衡,简易避雨栽培果实分别于2010年9月18日、2011年9月15日正常采收。


3 简易避雨栽培对成熟果实品质的影响
3.1 简易避雨栽培对成熟果实基本品质的影响
(1)陕西泾阳地区简易避雨栽培成熟果实的品质

测定结果(表5)表明,2010年果实还原糖、总酸含量简易避雨栽培略高于露地栽培,糖酸比露地栽培>简易避雨栽培,但差异均不显著;果实总花色素含量露地栽培>简易避雨栽培,且差异显著;果实总酚含量基本相同,单宁含量简易避雨栽培>露地栽培且差异极显著。2011年果实还原糖含量简易避雨栽培极显著的高于露地栽培,而果实总酸含量显著的低于露地栽培;果实总花色素、总酚含量简易避雨栽培略高于露地栽培,但差异不显著;单宁含量露地栽培略高于简易避雨栽培,但差异不显著。
上述结果说明简易避雨栽培提高了果实还原糖含量,降低了总酸、总花色素和单宁含量。
(2)陕西渭南地区避雨栽培成熟果实的品质

陕西渭南地区2011年霞多丽采收期为8月29日、梅鹿辄为9月25日、赤霞珠为10月8日。测定结果(表6)表明,还原糖含量三者间差异极显著,梅鹿辄最高,为192.03g/L;霞多丽次之,为184.32g/L;赤霞珠最低,为179.59g/L。总酸含量三者间差异极显著,赤霞珠最高,为5.69g/L;霞多丽次之,为4.87g/L;梅鹿辄最低,为3.77 g/L。说明在渭南地区,三个品种中梅鹿辄成熟度最好,霞多丽次之,赤霞珠成熟较差。两个红色品种总花色素、总酚含量梅鹿辄>赤霞珠且差异极显著,单宁含量二者差异不显著。
3.2 简易避雨栽培对成熟果实花色苷的影响
(1)陕西泾阳地区简易避雨栽培成熟果实的花色苷
2010年果皮中均检出15种花色苷物质,包括花翠素类、3’-甲基花翠素类、花青素类、甲基花青素类和二甲花翠素类。简易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果皮花色苷含量均以二甲花翠素为主,分别占总量的82%图1 简易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成熟进程(上图:2010;下图:2011)和85%,比例较为接近。在所检测出的15种花色苷中,3'-甲基花翠素香豆酰化葡糖苷、花青素葡糖苷、甲基花青素葡糖苷、4-乙醛二甲花翠素葡糖苷含量简易避雨栽培>露地栽培,其它则相反。简易避雨栽培果皮中未检出二甲花翠素咖啡酰化葡糖苷,而露地栽培未检出甲基花青素香豆酰化葡糖苷。2011年简易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果皮中分别检出13种和14种花色苷物质,花翠素乙酰化葡糖苷仅出现在露地栽培。甲基花青素葡糖苷、甲基花青素乙酰化葡糖苷、二甲花翠素香豆酰化葡糖苷、4-乙醛二甲花翠素葡糖苷含量简易避雨栽培>露地栽培,其它则相反。
(2)陕西渭南地区避雨栽培成熟果实的花色苷
在梅鹿辄果实中检出10种花色苷物质,赤霞珠中检出8种。除甲基花青素乙酰化葡糖苷、4-乙醛二甲花翠素葡糖苷等少数物质二者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花色苷含量梅鹿辄均显著高于赤霞珠。甲基花青素类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花翠素类总量梅鹿辄>赤霞珠且差异显著,二甲花翠素类总量梅鹿辄>赤霞珠且差异极显著。花色苷总量梅鹿辄>赤霞珠,差异极显著。
3.3 简易避雨栽培对成熟果实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
(1)陕西泾阳地区避雨栽培成熟果实非花色苷酚类物质
2010年在简易避雨栽培果实中检出20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露地栽培中检测出21种,其中槲皮素-3-O-己糖苷仅出现在露地栽培中。2011年简易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果皮中均检测出18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原花色素三聚体、异鼠李素-3-O-半乳糖酸仅出现在露地栽培中,槲皮素-3-O-己糖苷、原儿茶酸己糖酯仅出现在简易避雨栽培中。2011年黄烷醇类物质中表儿茶素、儿茶素含量简易避雨栽培显著低于露地栽培,而黄烷醇总量则相反。避雨栽培影响了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含量,降低了果实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总量。
(2)渭南地区避雨栽培果实非花色苷酚类物质
在霞多丽、梅鹿辄和赤霞珠果实中分别检出6种、18种和17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黄烷醇类物质中P3含量梅鹿辄极显著的高于赤霞珠且,梅鹿辄和赤霞珠均高于霞多丽。黄酮醇类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赤霞珠显著的高于梅鹿辄,槲皮素-3-O-芸香糖苷含量赤霞珠极显著的高于梅鹿辄,槲皮素-3-O-半乳糖苷、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葡萄糖苷梅鹿辄极显著的高于赤霞珠且。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总量梅鹿辄>赤霞珠>霞多丽,且差异极显著。
4 避雨栽培对蛇龙珠产量的影响
产量统计结果(表7)表明,简易避雨栽培大幅度的提高了葡萄果实产量。2010、2011年简易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产量分别提高了121.7%和125.5%。
5 小结
(1)简易避雨栽培显著降低了蛇龙珠葡萄叶片和果实发病程度。2010年发病末期叶片发病率、病情指数和落叶率分别是露地栽培的34.91%、4.89%和13.26%,2011年发病末期分别是露地栽培的25.92%、31.29%和17.07%;2010年发病末期果穗发病率、果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是露地栽培的66.67%、10.50%和22.14%,2011年分别是露地栽培73.33%、3.97%和14.05%。
(2)简易避雨栽培推迟了蛇龙珠葡萄的成熟期,2010年和2011年分别推迟27d和15d。提高了果实还原糖含量,降低了总酸、总花色素和单宁含量。对果实花色苷的种类影响较小,降低了花色苷总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降低39.01%和8.77%。对果实非花色苷酚类的种类影响较小,降低了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总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降低6.37%和28.06%。
(3)简易避雨栽培大幅度的提高了蛇龙珠葡萄果实产量,2010、2011年简易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产量分别提高了121.7%和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