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
王海波 刘凤之 王孝娣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王志强 魏长存
葡萄是喜光植物,对光的反应很敏感,光照充足时,枝叶生长健壮,树体的生理活动增强,营养状况改善,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色香味增进。光照不足时,枝条变细,节间增长,表现徒长,叶片变黄、变薄,光合效率低,果实着色差或不着色,品质变劣。
1 设施葡萄的光环境特点
光照强度弱,光照时数短,光照分布不均匀,光质差、紫外线含量低是葡萄设施栽培存在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栽培设施的光照条件。
2 设施葡萄光环境调控技术
2.1 通过设施本身提高透光率
建造方位适宜、采光结构合理的设施,同时尽量减少遮光骨架材料并采用透光性能好、透光率衰减速度慢的透明覆盖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即EVA和PO膜4种常用大棚膜,综合性能以EVA和PO棚膜为最佳)并经常清扫。
2.2 通过环境调控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改善光质
正确揭盖草苫和保温被等保温覆盖材料并使用卷帘机等机械设备以尽量延迟光照时间;后墙涂白(冬季过于寒冷地区不能采取此措施)、于果实着色期挂铺反光膜,
以增加散射光;利用红蓝(40% 红、60%蓝)植物生长灯进行人工补光以增加光照强度;安装紫外线灯以补充紫外线,采用转光膜改善光质等措施可有效改善设施内的光照条件。
2.3 通过栽培技术改善光照
2.3.1 采用适宜架式和合理密植
在葡萄设施栽培中架式以单篱架和小棚架为宜,其中单篱架适宜的栽植密度为行距2.0m左右,
株距0 . 7 ~ 1 . 0m, 单株或双株定植;小棚架适宜的栽植密度为行距4.0~6.0m,株距2.0~2.5m,双株定植。
2.3.2 采用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
(1)高光效树形
葡萄设施栽培中适宜的高光效树形为单层水平形和单层水平龙干形,结构如下:
①单层水平形:分为单层单臂水平形和单层双臂水平形。有一个倾斜(适于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或垂直(适于不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的主干,日光温室从北向南(塑料大棚从中间向两侧)由100cm逐渐过渡到40cm(适于采用短小直立叶幕;如叶幕形采取水平叶幕,干高则由180cm 逐渐过渡到120cm;如采用V形叶幕或“V+ 1”形叶幕或“L”形叶幕,干高则由140cm 逐渐过渡到60cm);在主干头部保留1~2个长的结果母枝(当株距小于70cm时,主干头部只保留1个长的结果母枝;当株距大于70cm时,主干头部保留2个长的结果母枝)。该树形适于需采用长梢修剪的品种。
②单层水平龙干形:分为单层单臂水平龙干形和单层双臂水平龙干形。有一个倾斜(适于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或垂直(适于不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的主干,干高同单层水平形;在主干顶部沿篱架方向分出单臂或双臂(当株距小于70cm时,主干顶部只保留单臂; 当株距大于70cm时,主干顶部保留双臂),臂上均匀分布结果枝组,
结果枝组间距20~30cm。该树形适于需采用中短梢修剪的品种。
(2)高光效叶幕形
葡萄设施栽培中适宜的高光效叶幕形分别为短小直立叶幕、水平叶幕、V形叶幕和“V+1”形叶幕,结构如下:
①短小直立叶幕:新梢直立绑缚,间距15cm,适于生长势弱的品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采用该叶幕形:(1)促早栽培模式中, 棚内梢能够形成良好花芽,不需越夏更新修剪即能连年丰产的品种; 棚内梢虽不能形成良好花芽,需越夏更新修剪方能连年丰产,但果实在6月中旬以前成熟的品种;(2) 避雨栽培模式和延迟栽培模式。
②V形叶幕: 新梢沿篱架方向向两边倾斜绑缚,与水平面呈30°~45°角,间距15cm,叶幕长度1.2m左右,适于生长势中庸的品种。适于该叶幕形的条件同短小直立叶幕。
③水平叶幕:新梢向一侧水平绑缚,间距15cm,叶幕长度1.2m 左右,适于生长势中庸或强旺的品种。适于该叶幕形的条件同短小直立叶幕。
④“V+1”形叶幕:更新梢直立绑缚,间距单层水平形与株距相同,单层水平龙干形与结果枝组间距同;非更新梢向两侧倾斜绑缚(与水平面呈30~60°夹角),间距15cm,叶幕长度1.2m左右。满足下列条件即可采用该叶幕形:促早栽培模式中,棚内梢不能形成良好花芽需越夏更新修剪方能连年丰产,且果实收获期在6月中旬以后成熟的品种。
此外,采用合理恰当的修剪技术和选用耐弱光的品种如87-1、京蜜和无核白鸡心等对于改善设施内的光照条件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