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64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赤霉素和氯吡脲对不同葡萄品种果实膨大和品质的影响 [2013/12/25 23:08:59] 来源: 作者:Admin


合肥综合试验站

陆丽娟 周军永 孙其宝 俞飞飞刘茂

 

  摘要:以合肥试验站引进的区试葡萄为试材,在花后2周进行一次处理,研究赤霉素和氯吡脲对不同葡萄果实膨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药剂处理后各品种葡萄果粒膨大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增加。从各品种处理的综合性状来看,加入氯吡脲使果皮产生涩味,同时沪培1号和沪培2号果梗和粒梗木栓化严重。

   关键词:赤霉素;氯吡脲;葡萄;果实膨大;品质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合肥试验站自承担品种区试任务以来,对引进的葡萄品种进行了详细的物候期观察和经济性状测定。2012年,引进品种首次自然结果,未进行任何处理,通过对部分品种的适应性评价,结果发现无核品种爱神玫瑰和沪培1号坐果率高、品质好、早熟,但果粒较小;有核品种申华、申丰、申玉品质好、果粒较大、中熟;但花后落果较重。

 

  赤霉素和氯吡脲是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在葡萄花后浸渍幼果,可提高坐果率,使果实膨大,增加单果重,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很广,但是不同品种其适宜浓度存在较大差异。为解决果粒小和花后落果问题,2013年试验站对部分品种进行了初步的膨大和保果试验,以期为以后的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试验地点

 

  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试验果园。位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丘陵地区,为南北气候过渡带,1月份平均气温为2.4°C,夏季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多雨,极端最高气温为41.0°C,年平均气温16.7°C,年降水量为960mm,试验园土壤为黄粘土,采用滴灌。

 

  (2)供试品种

 

  有核品种为申华、申丰、申玉;无核品种为爱神玫瑰、沪培1 号、沪培2号;供试品种均为3年生避雨栽培,“T”形平棚架,株行距为1m×4m。

 

  (3)试剂

 

  处理所用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GA3)结晶粉,先用酒精溶解配制成1000mg/L GA3母液,然后按各处理需要浓度加水稀释,随配随用。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2个处理:①10mg/L赤霉素+5mg/L氯吡脲;②CK(清水浸沾花穗),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5个重复,浸沾时间为5s左右。


  2013年5月20日,花后2周处理,用10 /L 赤霉素+5/L 氯吡脲沾果穗。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

 

  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

 

  用WYT型手持测糖仪测定,每个处理随机测定10个果粒。

 

  (2)果实单果重测定

 

  采用电子天平测定,每个处理随机测定10个果粒。

 

  (3)可滴定酸测定

 

  采用国际标准ISO 750─1981 《水果、蔬菜制品—─可滴定酸度测定法》中的电位滴定法测定,重复3次。

 

  (4)果梗、果穗粗度和果皮厚度等测定

 

  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果梗和果穗的粗度、果实纵横径,用直尺测量每个花穗的长度,每个处理随机测定5个数据。

 

  2 结果分析

 

  2.1 生长调节剂对葡萄单果重的影响

 


图1 生长调节剂对单果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相比, 所有品种的坐果率提高,单果重增加(图1);无核品种爱神玫瑰、沪培1号、沪培2号分别增加1.32g1.97g3.22g,其中,爱神玫瑰膨大效果不明显;有核品种申华、申丰、申玉分别增加3.13g2.75g2.45g,使用后穗形更加紧凑,坐果率提高。由于3个无核品种本身坐果率高,应在膨大处理前和封穗前进行疏果。

 

  2.2 生长调节剂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相比,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图2)。爱神玫瑰、沪培1号、沪培2号、申华、申丰、申玉分别降低0.2%、5.2%、1.0%、0.2%、1.8%和0.4%;其中,爱神玫瑰、申丰和申宝变化不大;沪培1 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最明显。

 



  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相比,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图3)。爱神玫瑰、沪培1 号、沪培2号、申华、申丰、申玉分别增加0..03%、0.13%、0.08%、0.02%、0.03%和0.02%;其中,沪培1号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明显。

 

  2.3 生长调节剂对穗梗、果梗粗度和果皮厚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相比, 穗梗粗度、粒梗粗度和果皮厚度有所增加(表1)。其中,沪培1号和沪培2号处理后穗梗和粒梗粗度增加,果梗和粒梗硬度增加,木栓化加重。其他品种穗梗和粒梗粗度增加,但较柔软。




  所有品种处理后果皮厚度增加,果皮涩味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沪培1号、沪培2号和申宝涩味较明显。

 

  3 讨论

 

  不同品种对赤霉素和氯吡脲其适宜浓度存在较大差异。爱神玫瑰、沪培1号和沪培2号为无核品种,品种本身的坐果率较高,但果粒偏小;试验处理后,果粒不同程度增加,但爱神玫瑰增加不大。有核品种申华、申丰、申玉为巨峰系品种,有一定的落花落果,花后2 周处理有利于保果膨大,但保果效果不明显,建议盛花期保果1次。

 

  使用氯吡脲不仅会使果梗严重增粗、木化、扭曲,还会使果实延迟成熟,阻碍葡萄上色,风味和品质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异味。本试验中,经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各品种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虽然对各品种的整体品质影响不大,但加入氯吡脲使果皮产生涩味, 沪培1号、沪培2号和申宝涩味较重; 处理后各品种葡萄果梗和粒梗粗度增加,其中沪培1号和沪培2号果梗和粒梗木栓化严重。这些可能与氯吡脲使用浓度高有关。

 

  此次试验虽然只用做了10mg/L 赤霉素+5mg/L氯吡脲和CK(清水对照)2个处理,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生长调节剂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如试验中部分品种出现的果梗木栓化和果皮涩味加重,这为下一步的试验提供了依据,降低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用是减少负作用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