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综合试验站
文旭
摘要:以“红提”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 “篱架”、“厂”型、“F” 型树形对红提葡萄节间生长情况、果实相关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探索出适宜当地红提葡萄优质、高效生产的架式与树形。结果表明:“F” 型、“厂”型的整形方式可显著的降低结果枝的节间长度、粗度,显著的增加果实的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及产量(P≤0.05), 其中单穗重分别比篱架提高了46.15%、25.64%;单粒重分别比篱架提高了12.84、7.27;果实纵横径分别比篱架提高了15.85%/17.57%、10.14%/11.88%;产量分别比篱架提高了33.89%、13.37%。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棚架;“厂”型;“F” 型;葡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位于东经82°15′54″ , 北纬44°76′10″附近,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艾比湖西,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7.0℃,年平均降雨量202.4mm。
近些年来,随着兵团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的契机,以及当地独特的气候资源,全师的红提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余亩,但是随着中国红提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加之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造成了红提葡萄销售价格下降,净利润降低等现象。为了提高品质,增加商品果率,减少用工量,增加种植人员收入,我们2013 年对五师的红提葡萄进行了“篱架”、“厂”型、“F” 型树形的对比试验,并对其完成整个生长季节的跟踪和测量,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葡萄为3年生红提葡萄, 为盛果期树,面积3×667m2,株行距为:0.5m×4m。浇水采用滴灌方式,葡萄园土肥条件好,管理水平高,气候条件代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大部分葡萄产区。
1.2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试验于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五团园艺二连进行。共设2个处理,1个对照。对照为红提传统架式——篱架:面积1×667m2;处理为“厂”型、“F” 型树形:各1×667m2。
(2)树形及修剪管理 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五团园艺二连红提葡萄(篱架)如图1所示,从地面向上,依次为1、2、3道钢丝,距地面的高度依次为:70cm、140cm、205cm;在2012年10月28日秋季修剪时,对第一道钢丝以下的所有副梢和芽做绝后处理;在第二道钢丝以上,留3-5个结果母枝,根据结果母枝的强弱,进行长中短修剪。
“厂”型如图2所示,从地面向上, 依次为1 、2 、3 道钢丝, 距地面的高度依次为: 7 0 cm、140cm、205cm;在2012年10月28日秋季修剪时,对距离第一道钢丝5cm以下的所有副梢和芽做绝后处理;对距离第一道钢丝5cm以上的二级结果母枝留2个芽做超短梢修剪,顶端的延长枝长留。
“F”型如图3所示,从地面向上,依次为1、2、3道钢丝,距地面的高度依次为:70cm、140cm、205cm;在2012年10月28日秋季修剪时,对第1棵树距离第二道钢丝5cm以下的所有副梢和芽做绝后处理,对距离第二道钢丝5cm以上的二级结果母枝留2个芽做超短梢修剪,顶端的延长枝长留;对第2棵树距离第一道钢丝5cm以下的所有副梢和芽做绝后处理;对距离第一道钢丝5cm以上的二级结果母枝留2 个芽做超短梢修剪,顶端的延长枝长留。此后重复以上操作。

2 处理、测定和统计方法
2.1 处理方法
在2013年4月底,分别选取处理和对照的中庸树各20棵,每棵树上选取中庸结果枝条1个,对选取的中庸树和结果枝条做挂牌处理。在2013年5月15日、6月1日、6月15 日、7月1日、7月15日、8月1日、8 月15日测量挂牌结果枝条4、5、6节的节长和节粗,9月4日随机采集处理和对照中庸果各30穗,现场测定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剩余葡萄放入内有干冰的泡沫箱中,带回化验室放入-20°的冰柜中待测可滴定酸等指标。
2.2 测定方法
节长、节粗、果实纵横径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节长、节粗数据取4、5、6节的平均数;单穗重、单粒重用千分之一天平秤重;以手持糖量测定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GY—B型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 以上指标均重复30次。可滴定酸的测定采用NaOH滴定法,坐果率采用计数法测定,以上两项指标重复10次。平均亩产、商品果率、出园价在葡萄采摘后询问种植人员和采购公司后经统计得出。
2.3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用 Excel2003和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LSD法检验其差异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树形对红提葡萄节长、节粗的影响
不同树形的节长变化总体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在5月15日至6月1日期间,节长呈直线增加,6月1日至7月1日间节长缓慢增加,7月1日至8月15日节长趋于稳定;在整个生长期内,节长的大小顺序为篱架>“厂”型>“F”型;
在8 月15 时, 篱架的节长显著的(P≤0.05)高于“厂”型、“F”型,分别增加了22.59%、30.63%。
节粗变化总体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在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节粗的差异不大;6月15日至8 月1 5 日间, 篱架的节粗显著的(P≤0.05)大于“厂”型、“F” 型树形,节粗的大小顺序为篱架>“厂”型>“F”型;在8月15 时,篱架的节粗分别比“厂”型、“F” 型增加了45.50%、68.57%。
3.2 不同树形对红提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不同树形不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基本一致,不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大小为:上>中> 下;相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大小为:阳>阴;不同树形的可溶性固形物大小为:“F”型>“厂”型>篱架(P≤0.05),不同树形不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差异不显著。

3.3 不同树形对红提葡萄果实硬度的影响
不同部位的红提葡萄果实硬度大小为:中部>上部>下部;不同树形不同部位的果实硬度大小为篱架阳部>“F”型阳部>“厂”型阳部、“厂”型阴部>“F”型阴部〉篱架阴部(P≤0.05),不同树形不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差异不显著。

3.4 不同树形对红提葡萄其他相关品质的影响
“ F ” 型、“ 厂” 型的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产量显著的大于篱架(P≤0.05),
单穗重分别比篱架提高了46 . 15%、25 . 64%; 单粒重分别比篱架提高了12 . 84 、7 .27 ; 果实纵横径分别比篱架提高了15.85%/17.57%、10.14%/11.88%; 产量分别比篱架提高了33.89%、13.37%。

4 结论
“F”型、“厂”型的整形方式可显著的降低结果枝的节间长度、粗度,显著的增加果实的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及产量(P≤0.05),其中单穗重分别比篱架提高了46.15%、25.64%;单粒重分别比篱架提高了12.84、7.27; 果实纵横径分别比篱架提高了15.85%/17.57%、10.14%/11.88%; 产量分别比篱架提高了33.89%、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