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90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简析不同栽培方式对温室葡萄生长势的影响 [2013/12/22 12:14:12] 来源: 作者:Admin

 

北京综合试验站

张国军 戚元勇 任建成 彭义杰 王晓

 

  栽培模式对温室葡萄在设施环境条件下的生长与结果影响较大, 传统的高密度栽培常无法形成连年稳产和优质,本文比较了大株行距的棚架与篱架两种栽培方式下,9 个葡萄品种的生长势、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为本区域的温室葡萄栽培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于2013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内温室进行, 以5年生温室葡萄树为试材,分设棚架与篱架两种栽培方式,每品种5株树。其中,棚架采用独蔓倾斜式整形,新梢垂直于主蔓水平引缚,棚架面高度1.4-1.9米,1.4米以下不留枝叶,由南侧向北延伸,株距为1.6米;篱架为独蔓水平整形, 主蔓高度为0.6米,新梢直立引缚, 株距为0.8米。常规肥水管理,年灌水次数5次,秋季施入基肥,座果后补施复合肥1次。品种为‘瑞都香玉’、‘香妃’及‘京秀’ 等9个品种,分别于萌芽生长初期记载生长结果习性,生长期记录物候期,开花期测定主蔓及结果母枝粗度、新梢总量、叶片大小(纵横径)、新梢节间长度、叶绿素含量,成熟期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以酒石酸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温室葡萄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温室葡萄的萌芽率与栽培方式关系较大,棚架栽培的萌芽率明显高于篱架栽培。

 

  结果系数在不同品种间表现稍有差别,总体以棚架栽培较高,结果枝率除瑞都脆霞、早玛瑙和香妃外, 均是棚架高于篱架,差别十分明显。同一栽培模式下,不同品种间的萌芽率差别不大。但结果枝率差别较大,篱架栽培中,从最高的香妃0.62到粉红亚都蜜的0.01和京秀的0,差别巨大。棚架的早玫瑰香的结果枝率最高,达0.72,棚架除京秀与粉红亚都蜜外,其他品种均有较高有结果枝率。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温室葡萄生长势的影响

 

 

 

  温室葡萄在篱架与棚架栽培时,树体生长势存在显著差异(表2-3),棚架栽培更有利于形成粗壮的主蔓和结果母枝,新梢基部加粗也更明显,绝大多数品种的节间长度明显短于篱架树体的;叶片大小不同品种间在篱架与棚架栽培时也有差别,但棚架栽培的叶片厚度显著高于篱架栽培,各品种间表现一致。

 



  2.3不同栽培方式对温室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测定的果实品质方面,在不同栽培方式上也存在较明显差异,尤其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棚架栽培的各品种均高于篱架栽培1%- 2%,可滴定酸含量稍有差别,但并不明显(表4)。

 

 


  3 讨论

 

  3.1 连年结果能力评价

 

  本试验在所内温室进行,该温室的棚架葡萄已经连续第二年进行每年两季结果栽培尝试,因此,树体贮存营养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在这各情况下,棚架栽培的大株行距葡萄在生长势、结果习性方面明显好于篱架栽培。从一年生枝条的结果枝率来看,除了‘京秀’和‘爱神玫瑰’外,棚架栽培的各个品种均可获得正常的经济产量,而篱架栽培的仅有‘香妃’、‘瑞都脆霞’、‘瑞都香玉’和‘早玫瑰’香四个品种有一定的产量。在连年结果性能方面,棚架栽培明显好于篱架栽培。此外,在我们的棚架栽培中,‘爱神玫瑰’上年度的二次果产量偏高,造成本年度一次果减产,出现好多极小花序(无经济价值),‘京秀’位于棚的最西侧,受通透性能影响,成花较差。

 

  就葡萄连年结果能力方面来讲,温室葡萄无论采用篱架还是棚架栽培时,‘京秀’和‘粉红亚都蜜’存在较为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其它品种表现不明显。

 

  3.2 栽培方式对温室葡萄生长势的影响

 

  从对葡萄生长势的影响方面来讲,棚架葡萄占有明显优势,多年生葡萄主蔓粗度、结果母枝粗度及新梢粗度等各方面明显好于篱架栽培,各个品种间表现非常一致。叶片大小和叶片厚度更接近品种自身特性,叶绿素含量也明显好于篱架栽培,副梢发生量和新梢节间长度则明显小于篱架栽培。

 

  对于温室这种生长季节高温、高湿及弱光长期共存的小气候条件来讲,葡萄极易出现徒长现象,总体表现为新梢和副梢生长量大、节间变长、叶片变薄、叶绿素含量降低等,浪费了大量的肥水营养和劳动力成本,最终产量低、果实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采用架形大树形栽培,主蔓、结果母枝及新梢均按水平方式管理,并确保新梢与主蔓间接近垂直的整形及引缚方式, 是确保树体新梢生长一致性的前提,只有新梢的均一性才能确保果穗、果粒及内在品质方面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