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
王海波 刘凤之 王孝娣 王宝亮 魏长存 郑晓翠 何锦兴 刘万春
1催芽期
待栽培葡萄品种需冷量满足其2/3-3/4(一般因品种而异约需25-60天)时,白天揭开草苫或保温被等保温覆盖材料,开始升温立即浇透水;升温2-3天后及时用葡萄破眠剂(综合破眠效果以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研制的葡萄专用破眠剂-破眠剂1号为最佳)涂抹葡萄休眠芽,促进葡萄休眠解除,以使葡萄萌芽正常且整齐;芽到绒球期至露绿期之间喷施3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残留病菌和害虫;升温10天和20天干枝各喷1次200倍氨基酸1号叶面肥,提高芽子营养水平,促进芽子整齐萌发。
1.2温湿度调控
此期温湿度调控非常重要,需缓慢升温,使气温和地温升温协调一致,同时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
温度调控标准如下:第一周白天15℃-20℃,夜间5℃-10℃;第二周白天15℃-20℃,夜间7℃-10℃;第三周至萌芽白天20℃-25℃,夜间10℃-15℃。从升温至萌芽一般控制在25-35天左右为宜。
湿度调控标准如下:空气相对湿度要求90%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要求70%-80%。
1.3肥水管理
待萌芽后再浇一次透水,此时可结合追施一次尿素等氮肥,如树体营养良好可不施,然后全园覆盖地膜以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或避免病害的发生。
1.4 破眠剂1号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1)配制
一般是调成糊状进行涂芽或者经过清水浸泡后,取高浓度的上清液进行喷施。破眠剂1号的配制方法是:将粉末状药剂置于非铁容器中,加入4-20倍的温水(40℃左右),充分搅拌后静置4-6小时,然后取上清液备用。为提高破眠剂1号溶液的稳定性及其破眠效果,减少药害的发生,适当调整溶液的pH值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在pH值为8时,药剂表现出稳定的破眠效果,而且贮存时间也可以相应延长,可用无机酸(如硫酸、盐酸和硝酸等),也可用有机酸(如醋酸等)调整破眠剂1号的pH值。
(2)使用浓度
破眠剂1号的使用浓度因使用时期不同而不同,满足品种需冷量的2/3-3/4时使用,需加水5倍,满足品种需冷量的3/4以上时使用,需加水10倍,品种需冷量完全满足后使用,需加水20倍。
(3)安全事项
①为降低使用危险性,且提高使用效果,石灰氮或单氰胺等破眠剂处理一般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气温以10℃-20℃之间最佳,气温低于5℃时应取消处理;
②石灰氮或单氰胺均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在处理或贮藏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要避免药液同皮肤直接接触,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醇溶性,所以操作人员应注意在使用前后1天内不可饮酒;
③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于避光干燥处保存,不能与酸或碱放在一起。
2 新梢生长期
2.1 整形修剪 从萌芽到开花一般需40-60天左右。待芽伸出后及时抹除砧木萌蘖,待花序露出时及时抹除并生梢和过密梢,使同侧新梢间距为15-20厘米,同时对于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而对于坐果率低的品种如巨峰等,需于花前10天对主梢进行摘心,而坐果率高的品种可延迟主梢摘心时间。
2.2 温湿度调控 温度调控标准如下:气温白天20℃-25℃;夜间10℃-15℃,不低于10℃;
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要求70%~80%为宜。
待地温达到要求时(一般20℃以上时),可于地面铺反光膜改善叶幕光照状况。
2.3 肥水管理
(1)肥料管理 待3-4片叶展开时,开始叶面喷施设施葡萄专用叶面肥-氨基酸1号(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研制的专利产品),以利于在叶片形成过程中补充营养形成高质量的叶片,每隔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为宜;待展叶8-10片时按照品种特性和整形要求及时绑缚新梢;待花前10天和花前2-3天及时喷施1次氨基酸2号叶面肥,促进坐果并提高坐果率
(2)水分管理 此期为葡萄的需水临界期。如水分不足,常影响开花坐果,严重时导致根毛死亡,地上部生长明显减弱,产量显著下降。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此时树相指标为植株新梢梢尖呈弯曲状生长。
2.4 病虫害综合防控 此期注意对红蜘蛛、毛毡病、绿盲蝽、斑衣蜡蝉、白粉病、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穗轴褐枯病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其中2-3叶期是防治红蜘蛛、毛毡病、绿盲蝽、白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的非常重要的防治点;花序展露期是防治炭疽病、黑痘病和斑衣蜡蝉的非常重要的防治点;花序分离期是防治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穗轴褐枯病的重要防治点,是开花前最为重要的防治点;开花前2-4天是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穗轴褐枯病等病害的防治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