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代中开始,我对日本的葡萄酒就怀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不过很多人至今都没喝过日本的葡萄酒,也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日本生产葡萄酒,前一阵子,我对一位喝葡萄酒的朋友说,我将写几篇关于日本的葡萄酒,他不假思索问了一句:日本有葡萄酒吗?
不要觉得很意外,日本以外,即使葡萄酒专家,也基本对日本葡萄酒并无太多认识。以1999年出版的《牛津葡萄酒指南手册》(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第二版来说,在日本一条之下,除了泛泛介绍日本葡萄酒产业状况、产地、气候风土以外,对个别日本葡萄酒酒厂与酒款信息几乎没有,亦无分析评价,当然就说不上精准靠谱与否。
去年2015年最新的《牛津葡萄酒指南手册》第四版改进不少,不但对日本葡萄酒历史有所着墨,关于日本葡萄酒产业的近况,亦有所跟进报导,难能可贵,更有列举一些相当不错的日本葡萄酒酒庄,总算有点符合指南的书名,读者稍微可以按图索骥,而不至于读完后,不知所措。尽管如此,最新版的《牛津葡萄酒指南手册》可以说仍然没有把握到日本葡萄酒的特色,对于日本葡萄酒因此依旧缺乏深入浅出的评头论足。
其实,住在日本的人或常来日本旅游的人,可能都在超市里,看过日本葡萄酒,价位通常在日币400元到1600元之间,包装设计颜色特别庸俗,不像一般全球葡萄酒的包装,更不像一般日本设计的风格,简直是日本少见的奇葩设计。
还有不少看起来像一般玻璃酒瓶,其实是宝特瓶。这些大量生产、质量极低的日本葡萄酒,主要由几家大厂包办,比如三得利(Suntory)的Akadama,麒麟啤酒的メルシャン(Merican)等等,喝起来,大多极其甜腻,没有余韵,如同喝带有酒精的果汁。不过这些葡萄酒,葡萄都是进口,只是在日本酿造而已,不算是真正的日本葡萄酒。
在超市同时亦会有几款,包装趋近或等同一般葡萄酒,价位在日币1000元到1600元左右,喝起来,确实像一般葡萄酒的味道,但性价比极差,同样价格,随便挑一瓶其他国家地区的葡萄酒,绝对好很多。
在日本,即使到了葡萄酒专卖店或卖酒的商店,日本葡萄酒仍然是寥寥可数,三三两两,比前述状况略好一些,偶尔有不错的日本葡萄酒,但基本上还是一样,买了喝了,总是后悔。这样令人后悔的事情,几次以后,不得不将日本葡萄酒列入“永不叙用”。因此,一般日本真正喝葡萄酒的人,不是专门喝超市那种日本甜腻的葡萄酒,绝大多数对日本葡萄酒的认识与上述也相差不远。少数一些可能还知道,日本有生产很好的葡萄酒,只是太贵了,性价比不好。
我在90年代中叶,就曾经受日本友人招待,到三得利旗下在山梨县的登美之丘葡萄园,试饮了好几款红酒,其中登美与登美之丘,尤其令人刮目相看,喝来有如相当不错的地道波尔多红酒,而且可能还是逼近波尔多五级酒庄的平均水准。 只是当时一瓶登美,价格几乎可以买一瓶波尔多一级五大酒庄的红酒,可说毫无竞争力,完全难以激发购买的冲动,除非是好奇或身为日本人,而且爱国心顽强不屈。因此,我喝过以后,再也提不起买日本葡萄酒的兴趣,之后,2004年,到京都工作以后,除了广喝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以外,只喝日本酒(清酒)与梅酒,从来不主动买日本葡萄酒来喝。
大约九年前,2007年在北京一个学术会议的饭局,全球闻名的日本研究权威罗纳德·道尔(Ronald Dore)教授就在同一桌,坐在我旁边,我点完葡萄酒以后,他顺便问我,中国的葡萄酒如何啊?我就直截了当地说,比日本葡萄酒好很多,性价比更好,道尔教授立即露出微微不悦,又说:有可能吗?我很有自信地说,一会儿我们一起喝了,马上就知道。
我当时就点了两三瓶大约人民币两三百元的中国葡萄酒。道尔教授在日本受到高阶款待很多,应该喝过不少日本如同三得利登美的葡萄酒,所以,对日本葡萄酒,印象大概很好。过了一会儿,葡萄酒就上桌了,试饮后,我觉得可以,就将葡萄酒倒了一人一杯,大家一起喝了以后,道尔教授面色略有惊讶,之后他整晚不停地喝,我还追加了好几瓶。
九年前,我对日本葡萄酒毫无信心,并且认为中国葡萄酒好过日本葡萄酒很多,我现在也不认为我九年前的观点有误,九年前的情况,确实如此。不过近三年来,日本媒体时有报导日本葡萄酒的长足进步,提到日本葡萄酒在国外如何受到好评,我基本上将这些报道,一股脑看成是过度的爱国心作祟,一种爱用国货的宣传而已,从未认真对待。
所以,自从去年我在腾讯·大家写了一系列关于葡萄酒的文章以后,我也压根没有写日本葡萄酒的打算,当然,你可以说我不懂,现在看来,在几个月前,我确实所知有限,就是夏虫不可语冰。不过,我的编辑赵琼,三番两次说,既然人在日本,怎么不写写日本的葡萄酒呢?我一开始也是推辞,然而,之后有点熬不过,又想想反正开车去长野县以及山梨县的葡萄酒酒庄逛逛喝喝,看看风景也不错,还可以交差了事,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
伊诺丝希腊葡萄酒俱乐部的希腊红酒文化
下一篇:
葡萄酒新旧世界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