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36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历史文化
古人海淘像开了外挂一样 一斗葡萄酒换东汉一个凉州刺史 [2015/12/6 10:20:33]   来源:浙商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自从有了海淘,中国人也加入了美国“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其实国人海淘的历史源远流长,只要有国际贸易,就有剁手党。张骞的丝绸之路,郑和的下西洋……回顾古代中国著名的案例,他们那时候海淘,就像开了外挂一样,好东西源源不断地买进来。

  

  (开外挂,网络用语,最初是指玩网络游戏时违法使用第三方软件作弊,后来慢慢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超乎寻常的厉害。)

  

  汉代海淘

  

  什么值得买:葡萄酒海淘

  

  买手:张骞

  

  汉武帝时期的外交官张骞,算是中国的“海淘第一人”。他不仅开辟了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还带回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

  

  中国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最早是《诗经》,但里面说的是野葡萄:“六月食郁及薁(yù)”,“薁”就是野葡萄。而我们今天习惯上说的葡萄,指欧洲葡萄,那可是张骞冒了生命危险海淘回来的……

  

  事情要从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说起。很不幸,张骞一行人在途中被匈奴扣留,等他找到机会逃出来时,已经走了13年。在出使西域途中,张骞虽不自由,但还是了解到很多当地的风土民情,比如,张骞看到大宛国的葡萄光溜溜的,鲜亮可爱,亲自尝了一口,对它甘甜的味道赞不绝口。风尘仆仆逃回国后,他向汉武帝报告:“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蒲陶”即葡萄,张骞毫不犹豫地把令人沉醉的葡萄美酒带回国。

  

  后来,大宛国内发生政变,新国王上台后,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以表示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来的还有葡萄、苜蓿等种子,就这样,葡萄终于来到了中国!但葡萄酒仍旧需要进口,并且是达官贵人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说,陕西扶风一个叫孟佗的富人,拿一斗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

  

  葡萄酒从巨昂贵的海淘舶来品,到渐渐本土化,到唐代才实现。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马奶子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的葡萄酒,赐给大臣们品尝。当时两大国产名牌,一是凉州葡萄酒,产于甘肃武威一带,诗人王翰《凉州词》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写出《清平调》,杨贵妃赏赐的也是这种凉州葡萄酒。另一种是河东“乾和葡萄酒”,产于今天的山西一带。

  

  唐代海淘

  

  什么值得买:香料海淘

  

  买手:冯若芳

  

  “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云缭绕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上散发着香味,浴缸里撒着香料,而衣服上则挂着香囊。庭院住宅内,幽香扑鼻;公堂衙门内,芳香袭人;至于庙宇寺观,就更是香烟袅袅、香气弥漫的所在了。”这是美国汉学家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对唐代生活的描写。

  

  唐代人对香料的使用称得上奢靡无度。国舅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兄)的“四香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比皇宫中的沉香亭更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