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38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葡萄知识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 [2013/5/20 16:19:47]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植物激素相同及人工合成的具有激素作用的化合物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得到广泛应用,某些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已成为葡萄生产技术的一部分。在葡萄无核化栽培、促进生根、控制生长、促进花芽形成、保花保果、增加产量、提高浆果品质、延长或打破休眠,提高抗性、组织培养和防除杂草等方面,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常见生长调节剂的特性

(一)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调节剂包括天然的生长素和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活性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和IAA(吲哚乙酸)。生长素类化合物在葡萄上主要作用是:

    1.促进插条生根。在育苗中应用生长素处理促进生根,可显著提高成苗率和苗木质量。
    2.促进座果和增大果粒。

(二)赤霉素类

    赤霉素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到今已发现的赤霉素(GA)达70多种,按发现的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GA1,GA2,GA3,……。在葡萄上应用最多的是GA3(赤霉素),作用如下:

    1.促进增大果粒。 降低应用浓度、增加处理次数,有可能减轻GA的不利影响。

    2.促进雌能花品种果粒增大。

    3.葡萄无核化。用小于l00ppm的GA在花前(约盛花期前10日)浸渍花穗,以抑制授粉受精和促进早熟,用同样浓度在盛花后7~14天进行第二次处理,以促进果粒增大。可获得无核果,并提前成熟。特别注意,品种不同、树势不同、地区不同,处理的浓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大面积使用,最好先试验。

    4.疏松果穗。

(三)细胞分裂素类

    目前,已发现十几种天然的细胞分裂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包括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等。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苄基嘌呤(BA)、四氢化吡喃基苄基腺嘌呤(PBA)等。细胞分裂素在葡萄上的作用如下:

    l.促进萌芽和营养生长。玉米素100ppm可加速经过低温贮藏的葡萄萌芽。

    2.促进葡萄花芽分化。

    3.促进座果,减少落果。

    4.对无核白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四)乙 烯

    乙烯在常温下是气体。作为生长调节剂用的是乙烯利。乙烯利在代谢过程中可释放出乙烯。它在葡萄上的作用是:

    1.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在浆果开始着色时,用不同浓度(300~1000ppm)的乙烯利处理,可增加许多红色品种的花色苷积累。乙烯利促进着色,但不一定增加糖分。

    2.促进器官的脱落。应用不当可引起落叶、早衰和梢尖脱落,前期应用有疏果作用。

    3.抑制营养生长。乙烯利可抑制许多品种的过旺生长,有利于植株通风透光和枝条成熟,但必须注意对叶和果的负作用。

(五)脱落酸和生长抑制物质

    脱落酸(ABA)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也可人工合成,如矮壮素(CCC)、比久(B9)、青鲜素(MH)、整形素等。在葡萄上应用较多的是生长延缓剂B9和CCC,对葡萄的主要作用如下:

    1.抑制新梢生长。对欧亚种葡萄比较明显,喷CCC后,叶片增厚,叶色变深,叶变小,但单位叶面积干重增加。

    2.促进座果。

二、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1.效果不稳定。同一种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品种、气候、树势等因素有关,也受产品质量、使用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前必须总结本地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方法。

    2.使用时期。由于在不同的时期,葡萄生长发育的重点不同,应用生长调节剂,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效果。如赤霉素花前处理玫瑰香葡萄,可引起严重落花落果和穗轴扭曲,而花后处理则有促进座果、使果实无核化和提前成熟等良好效应。因此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先在本地试验后再应用。严格掌握各种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时期。

    3.使用浓度和方法。一种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往往与浓度过低或过高有关。因此须先在当地试验,再寻求适宜的浓度,以尽量减轻副作用影响。

    4.使用生长调节剂仅是葡萄栽培管理的辅助手段,不能盲目孤立地依赖生长调节剂。修剪不善、缺乏肥水,很难单靠生长调节剂就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只有在加强综合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生长调节剂才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具体应用技术问答

    1.怎样进行有核葡萄无核化处理?

    以巨峰葡萄为例,第一次处理在花前7天左右,第二次处理应稍晚一些(盛花后10~12天)。为使穗轴的硬化程度减轻,GA3的浓度可降至10~25mg/kg,有人报道GA3的浓度为100mg/kg,具体根据自己的药剂和试验情况而定。为了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改进品质、减轻穗轴硬化,无核化处理时可同时添加KT-30、BA等。目前,可以进行无核化处理的葡萄品种很多,但不要照搬书上的结果,具体应用可参考书本,自己试验后再应用。

    2.怎样促进扦插生根?

    扦插时常用来促进葡萄枝段生根的生长调节剂有吲哚丁酸(IBA),其次是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IBA在葡萄枝内运转性较差,且其活性不易被破坏,在处理的部位附近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性,产生的根也比较强壮。NAA及其钠盐,浓度较高时,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和芽萌发有抑制作用。IAA在植物体内易被酶分解而降低其活性,也易被光破坏。 IBA和NAA等量同用或依一定比例混用,生根效果往往比单用的好。

    方法分两种速蘸和慢浸。速蘸法是把枝条基部浸在l000mg/kg的NAA溶液中浸1~2分钟,或在500~1000mg/kg的IBA溶液中浸3~5秒。慢浸法是把枝条基部浸在50~150mg/kg的IAA、IBA或NAA中12~24小时。浓度过大或时间过长,会产生抑制作用。

    3.矮壮素有何作用和特点?

    矮壮素(CCC)对葡萄的营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相对地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座果率,促进花芽分化和养分的积累,残效期较长,使节间变短、叶片增厚,能控制副梢的生长,是一种良好的生长抑制剂。据试验,在花后一个月即副梢速生期,喷副梢,浓度在3000~5000倍,可使叶片增厚、叶形变小,使副梢叶片干物质增加,副梢节间变短,能提高一次果的穗重与品质,又可增加二次果的产量,但百粒重有所减轻。喷药浓度可根据品种、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定。一般土壤肥沃、肥水充足,植株生长旺的可喷3000ppm左右,土壤瘠薄的、生长弱的可适当降低浓度,一般在1000ppm以下。试验证明,葡萄的不同种和品种,效果也有差异,通常以欧亚种群效果明显,东方品种群次之,欧美杂种效果最差。

    另外,矮壮素用来控制主梢生长,用以代替人工摘心和摘除副梢,不够理想,使主梢生长过弱,甚至削弱整个树势。若用来控制二次枝的生长和增加二次果的产量效果非常明显。具体应用以自己的试验为大面积应用的依据。

    4.如何利用生长素提高嫁接成活率?

    生长素有刺激形成层活动的作用,促进伤口形成愈伤组织。在匈牙利,嫁接前将经水浸泡后的砧木,倒置在10mg/kg的NAA溶液中60小时,然后嫁接,可提高成活率。

    5.如何应用PP333
    PP333的作用效果和矮壮素(CCC)相似。喷布PP333的药效约有30天,但土施PP333的效果有多年。使用PP333和CCC当年均能促使副梢形成花序。CCC和PP333也能促进葡萄的冬芽分化,使用后的翌年花序较多、较大。

    喷施PP333的浓度通常为10000mg/kg左右,全面喷布。PP333土施比叶面喷布好。土施用量为结果树每株0.15~0.5克,在主干周围挖沟施用,时间可分秋施、花前施和花后施,秋施和花前施坐果过多,果粒密挤,影响发育。

    注意根据自己的经验使用。无经验者可先少用试验。一旦过量,将影响1~2年的葡萄生产。

    6.如何利用GA增大葡萄果粒?

    无核葡萄一般果粒较小,果农几乎都对无核葡萄品种施用赤霉素来增大果粒。赤霉素对有核葡萄,特别是雌能花品种以及种子少的果实也有增大作用。葡萄果实增大同GA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1500mg/kg)成正相关,一般用10~50mg/kg。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后,无效或有副作用。此外,不同品种对GA3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认为外源GA3的有效期有7~15天。因此,处理2次,效果比1次好。对无核葡萄,适宜的施用期为花后3~15天。有核葡萄一般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