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5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历史文化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嘲笑道:“中国没有真正的葡萄酒” [2021/7/14 19:45:33]   来源:互联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带来美国葡萄酒,中国人说:"我们也有葡萄酒。“却被嘲笑道:“你这不是真正的葡萄酒。”但令美国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的挑衅,反而推动了中国干型葡萄酒的发展!

 

  这一年,中美关系随着尼克松访华,而逐渐缓解。但尼克松的一句玩笑话,却推动了中国葡萄酒的发展。什么话呢?他说:“中国没有真正的葡萄酒。”而事实上,当时中国流行的葡萄酒,是甜葡萄酒。而法国等外国国家,则更喜欢干型葡萄酒。

 

  什么是干型葡萄酒呢?就是用百分百葡萄原汁,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其中不含任何添加剂。但这种葡萄酒味道又酸又涩,国人当时都喝不习惯,外国人却十分青睐。所以,尼克松的那句玩笑话,也给中国提了个醒。中国的葡萄酒想要走向世界,得到国际的认可,就必须打破桎梏,研究干型葡萄酒。

 

  从1975年开始,以“葡萄酒泰斗”郭其昌为主的研究小组,正式成立。说干就干,但困难却如同一座大山。摆在郭其昌老爷子面前,有两大难题:

 

  第一,就是如何解决众人的信心问题。郭其昌回忆往昔,说道:“项目本身对我来说并不难,关键是让下面的人信服。”怎么回事呢?前面提到了,对干型葡萄酒的研究,在当时的中国,基本属于空白。所以,不仅外界不太看好,连很多工作人员都没什么信心,“这能行吗”、“又干又涩能卖出去吗?”

 

  面对众人的质疑,郭其昌老爷子并不气馁,反而更坚定了信念:一定要研制出属于中国的——干型葡萄酒!1979年,中国第一瓶“龙眼干白”在沙城问世,1981年还获得了国家金质奖章。无数日夜的辛苦研究,终于等来了花团锦簇的一天。从那时起,外界质疑的人都闭嘴了,中国干型葡萄酒的研究,也正式步入了正轨。

 

  第二,如何才能从无到有,研制出具有东方特色的——“干型葡萄酒”。经过郭其昌的反复调查,发现:“人家葡萄的品种,都是一些酿酒名种,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区域性。”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外国的葡萄酒之所以好,主要跟葡萄的种类、还有种植的区域有关。

 

  比如,就酿造葡萄酒圣地来讲,法国有波尔多、美国有纳帕谷,那么中国的葡萄酒圣地在哪里呢?有关这个问题,中国努力探索了几十年。在今年6月份,英国媒体这样说道:“中国正寄希望于,宁夏贺兰山东麓一片干旱的地区,来发展葡萄酒产业。”

 

  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几十年前的宁夏贺兰山,却是一片鸟不拉屎的戈壁滩。这里有很多贫困户,没有就业的能力,连养活自己都费劲。当地也找了不少富商,过来投资。但大多数人,来到这处杳无人烟的土地后,都摇了摇头。没办法,这里黄沙遍地,根本没有商机可寻!

 

  直到1998年,一个叫王奉玉的老人,来到了这处戈壁滩。当时,50多岁的他,是宁夏科技厅的处长,眼看着就要退休了。他竟然脱下官服,甘心成为一名农民。多年来,王奉玉拖着孱弱的身躯,与工人同吃同住,只为酿出“中国品牌”的葡萄酒。

 

  那里风沙漫天,有一回,王奉玉跟工人们煮好了一锅面条,刚打开盖要吃,一阵风沙袭过,锅里全是沙子。没办法,他们只能用馒头充饥。还有一回,因为种植技术不成熟,一场突如其来的低温,将葡萄藤损伤殆尽。王奉玉老爷子说:“当年看到这一幕,真的是,伤心的眼泪就出来了,那个心酸啊!”

 

  但苦心人,天不负。如今,在王奉玉的努力下,宁夏贺兰山葡萄酒,早已走出国门,斩获了多项国际大奖。无数外国人尝了,也是赞不绝口。不仅如此,因为种植葡萄,还带动了宁夏当地的经济发展。无数贫困百姓,因此解决了就业问题。当得知这件事后,王奉玉老爷子表示:“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笑出来。”

 

  随着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让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宁夏扶贫故事。如果你也想支持一下王奉玉老爷子,为宁夏扶贫贡献一份力量,不妨下一单他的贺兰山红酒!尝尝咱们中国人自己酿的葡萄酒,不比外国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