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葡萄酒发展史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在葡萄酒诞生之初,人类就给予了它其他任何食物与饮料都没有的偏爱!
大约在公元前7000-5000年,人类第一次在葡萄原产地定居,考古学家认为,这个时候人类开始和葡萄酒结缘。通过对碳定年葡萄籽化石进行分析得出:第一批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人类可能居住在外高加索和高加索山脉南部地区,黑海和里海之间,相当于今天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境内。

后来,闪族人将葡萄和葡萄酒带到了古埃及。葡萄酒逐渐成为埃及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埃及人是伟大的记录者,他们记载了葡萄园和葡萄酒的年份,在陶罐上刻录了酿酒师的名字。
由于贸易往来,葡萄酒传到了希腊。希腊人通过殖民拓展了葡萄种植区域,发展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向大众推广葡萄酒。对于希腊人来说,葡萄酒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日常饮料。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建议将葡萄酒作为药物治疗的一部分,因为葡萄酒中的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葡萄酒可以缓解神经,放松身心,抚慰心灵。
随后,希腊人将葡萄酒引进了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法国南部地区。伴随着希腊文化的衰退,罗马文化的繁荣,罗马人在河流沿岸建立了众多的葡萄种植区,包括现在的法国勃艮第、波尔多、香槟区、阿尔萨斯等,还有德国、奥地利等产区。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罗马文化开始衰退。罗马帝国消失以后,欧洲在随后的几百年里日渐衰落,进入了所谓的黑暗时代。这个时期,葡萄酒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对基督徒而言,葡萄酒是耶苏圣血的象征。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而基督教的北传,也让葡萄被带往天气寒冷、生长困难的北欧,意外地促成了欧洲寒冷气候区葡萄酒业的发展。
几个世纪以来,修道士在欧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到了15世纪,人们的意识开始转变,很多非宗教的内容逐渐引入了葡萄酒行业,人们在欧洲和美洲建立起了葡萄园。17世纪,荷兰人在南非开普(Cape)建立了葡萄园;18世纪末,葡萄酒引进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769年,西班牙教会将葡萄品种带到了美国加州。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葡萄酒的贸易更为便捷。然后到了19世纪下半叶,北美洲的虫害和疾病无意中被带到了欧洲大陆,根瘤蚜从法国南部蔓延到欧洲各地,葡萄酒行业遭受致命打击。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找到利用嫁接的技术,将欧洲葡萄品种植在美洲葡萄植株上,利用美洲葡萄的免疫力来抵抗根瘤蚜病虫害的方法,而且沿用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六、七十年代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对于葡萄酒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兴奋的时期。
葡萄酒在中国
中国的葡萄酒和葡萄酒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在汉代以前就已升始种植葡萄并生产葡萄酒。《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唐、元两朝我国葡萄酒的生产和饮用达到兴盛、许多文人雅土以葡萄酒为题材作赋吟诗、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中美科学家对距今约9 000 ~ 7 000年的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的研究发现,人类至少在9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中国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而且这一研究结果使世界葡萄酒的人工酿造历史推前了3000年。
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张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8 ~ 前119年)从大宛带来欧亚种葡萄(即在全世界广为种植的葡萄种)后,即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使当时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年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其中有过繁荣和鼎盛,也有过低潮和没落,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国葡萄酒文化。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葡萄和葡萄酒事业才真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从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前苏联引进了数百个鲜食和酿酒葡萄品种。自80年代以来,又从西欧引进了一些世界著名酿酒品种。我国的葡萄育种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展。
目前,从总消费量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葡萄酒消费大国,这点从我国的葡萄酒进口数量上可见一斑。
2017年我国进口葡萄酒达到7.46亿升,法国仍是进口瓶装葡萄酒最大的来源国,澳大利亚排在第二位,但增速非常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