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把葡萄酒叫做“红酒”,以至于有些人认为红酒是葡萄酒,葡萄酒就是红酒,而没有去区分它们之间的种属关系。那么,“红酒”这种叫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990年,美国《健康》杂志的记者爱德华·多尼克(Edward Dolnick)指出:由于法国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常喝红酒,使他们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远远低于美国人。接下来,CBS著名的电视节目《60分钟》报道了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塞尔日·雷诺(Serge Renaud)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个发现引起了英语国家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强烈兴趣,红葡萄酒也在这时走红亚洲,以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健康酒精饮料之名流行于中国人的餐桌,红到完全掩盖了其他种类的葡萄酒。加上中国有传统的“白酒”、“黄酒”,相对应的,就诞生了“红酒”这个名字,因为琅琅上口,也就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把“红酒”当成了葡萄酒的代名词。
所以,也有人说,“红酒”这个叫法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产物。
近几年中国进口葡萄酒行业快速发展,葡萄酒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消费者也逐渐养成了饮用葡萄酒的习惯,“红酒”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通过了解或学习一些基础的葡萄酒知识,人们知道葡萄酒按颜色来分类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种,就像人类按肤色可以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一样。而且每种颜色的葡萄酒随着时间的推进还会继续演变出不同的颜色,而不是只有红色这一种颜色。
但葡萄酒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还是有很多人只知道“红酒”这个名词,而不知道红酒是红葡萄酒的简称,属于葡萄酒中的一种,不能用于代指所有葡萄酒。
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现在想要强行去纠正这个说法是很难做到的。
比如在中国,Cabernet Sauvignon这个葡萄品种常常被称作“赤霞珠”,国产葡萄酒中较知名的“长城”、“张裕”等酒标上写的都是“赤霞珠”,而有些葡萄酒进口商喜欢把它音译为“加本力苏维翁”,在不了解葡萄品种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但如果大家了解这是由于翻译造成的不同,第二次看到时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两个名词说的是同一个葡萄品种,问题就解决了。
“红酒”与“葡萄酒”也是如此,不存在叫法正确与否的问题,不需要纠正和统一,而是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这样,在谈论葡萄酒的时候我们才不会狭义地说成“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