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村的地理位置对于种植葡萄来讲真是难得。临近北纬40度,海洋性气候使得当地日夜温差较大。
沙砾土是葡萄最喜欢的土地。位于波尔多省上梅多克区的玛歌村,
如果你不爱这里产的葡萄酒,还能爱上哪里的?
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是红酒的王国,更是法国葡萄酒区里名声最响亮的一个,它除了在法国称霸,在全球的地位更是无人能及。在2005-2006年的统计中波尔多约有125,000公顷的葡萄园,其中57个 AOC(法定产酒区)占了123,000多公顷。列级酒庄(Grand Cru)虽只占2%,却占了整个营业额的45%!说它是法国葡萄酒的代言人不算夸张,想想看,每年近八亿瓶惊人的销售量(也就是每秒钟卖出25瓶),让哪个酒区不甘拜下风?如今,全世界的“饮君子”都追着它不放,他们一边狂买名酒庄的老酒,一边炒作新酒期货(Primeur)的市场,还一边搞搞拍卖会,名气越做越大。中国人如今开始消费葡萄酒,让波尔多每个酒农酒商都乐得不可开交,可说是法国葡萄酒近百年来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第一个指1982年的黄金年份)。
玛歌酒庄
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
一级酒庄
葡萄园品种:解百纳-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梅洛(Merlot), 解百纳-品丽珠(Cabernet Franc), 小维尔多特(Petit Verdot)。
走进玛歌酒庄的庄园,两排林荫大树宁静优雅,风格雄伟的希腊圆柱,衬托出酒庄肃穆庄严的古典风范。其实最令人回味的不在城堡的外表,而是酒窖的内部。在玛歌酒窖里,有着许多波尔多大学的年轻女性酿酒实习师,不难理解为何玛歌堡的酒是如此的细腻。品尝时酒庄总管细腻的取酒拔塞动作,着实让人感受到玛歌堡高雅的精神。
玛歌最具代表性的酒庄非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莫属。它12世纪就有名气,但在那个时候称为 “La Mothe de Margaux” ,还没有葡萄园的存在。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果是英国输了,可是在英国统治期间,La Mothe de Margaux被当时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德选为每日饮料,La Mothe de Margaux的庄主莱斯多纳科(Lestonnac)家族也因此成为贵族们的好友,建立起酒庄的名声。
酒庄下面还有座7公尺深的地下储酒窖
当今的酒庄建于17世纪末,占地265公顷,葡萄园占地80公顷。堡内有牧场、小溪,真是迷人。此外,酒庄下面还有座7公尺深的地下储酒窖。
1977年希腊人蒙翠露普露斯 (Mentzélopoulos)买下玛歌酒庄时,曾跌破大家的眼镜。但在意大利汽车菲亚特集团杰阿尼-阿聂利(Gianni Agnelli)于1990年入股投资后,名声不断攀升。2003年3月因阿聂利过世,蒙翠露普露斯的继承人珂琳娜小姐 (mademoiselle Corinne)进而拥有玛歌堡所有的股权。由于她是法西混血,所以玛歌堡也算重回法国的怀抱。
1908年开始生产的副牌红葡萄酒红小屋古堡(Pavillon Rouge),通常来自年轻的葡萄藤 。这款副牌酒几乎占了收获量的一半,可想见其筛选之严格。而白葡萄酒Pavillon blanc(白小屋古堡)则是100%的白赤霞珠(sauvignon blanc),以超低收获量方式酿制。红酒的单宁有力却细致,文雅的果香和橡木香均衡的搭配,优雅怡人。

湖藏赛格酒庄
湖藏赛格酒庄(Chateau Rauzan-Ségla)
二级酒庄
葡萄园品种种植比例:54%解百纳-赤霞珠, 41%梅洛, 1%解百纳-品丽珠, 4%小维尔多特。
面积广大的湖藏赛格拉堡在1903年由丹麦裔的酒商克卢兹(Cruse)接手。1956年的一场空前大霜害,让全法国农业损失惨重,他因此被迫卖掉酒庄。历经几次转手后,酒庄在1994年被香奈尔(Chanel)集团买下。香奈尔大手笔投资重建酒窖,并聘请拉图酒庄(Latour,波尔多五大酒庄之一)的前任总经理让-弗兰克-卡拉萨(Jean F. KOLASA)来管理。
说来有些不可思议,这家酒庄我是骑自行车去的。在欧洲,骑自行车乃是上流社会高尚的休闲运动,没有人会滔滔不绝地谈论高尔夫,人们更愿意谈论自行车的品牌与征服过的路途,因其象征着独立与品位。香奈尔旗下产业,更是对品位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酒庄总经理卡拉萨看到我是骑车去的,马上热情地招呼我,俩人就先以自行车的征途作为开场白。卡拉萨与她的秘书从没看过亚洲人骑自行车,我当场充当了中国文化品位精神大使,也因此品尝到许多好酒。

德佛威宛酒庄
德佛威宛酒庄(Chateau Durfort-Viven)
二级酒庄
葡萄园品种种植比例:70%解百纳-赤霞珠, 24%梅洛, 6%解百纳-品丽珠。
18世纪时,德佛威宛酒庄的名气便已经仅次于拉斐酒庄(Chateau Lafite)和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在1855列级酒庄中排名第二级。1937年被玛歌酒庄买下,集团里的大股东正是佛朗索瓦-鲁尔东 (Franois LURTON),因此好一段时间这里的酒都是在玛歌堡里酿制。当时德佛威宛酒庄甚至有玛歌二线酒的雅称。
1961年儿子卢希安(Lucien)买下产权和葡萄园,但因新老板本身有布朗-康特纳克酒庄(Chateau Brane-Cantenac),所以酒还是在别人家加工。1992年起由孙子贡扎克(Gonzague)接手,为了酿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好酒,他施工建设新酒窖,德佛威宛酒庄终于在1995年换上新装。

酒风自然不做作
这里的酒以红果、甘草、薄荷和烟草等口味著称,就如同年轻的庄主所说,他自己偏爱有酸度的清新口感,酒风自然不做作。我到得有点早,遂在门口的公交车亭坐了会儿。贡扎克看到我的时候,以为我是法国旅行的日本人,在我严正声明之下,他似乎可以区分两个民族的不同之处了。我们参观才刚完成整修的酒窖,酒窖布置得很有意思。贡扎克说:“酒窖就像自己家的办公室,当然要好好打理,在传统风格与现代简约风格中找寻平衡点,让工作与参观的心情更自在,酿出的酒也会更容易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