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36864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葡萄丰收啦!这个地方已成天府新区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2017/7/18 11:16:37]   来源:搜狐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火红七月,盛夏时节,走进太平街道前进村,葡萄架上挂满了圆润透亮的葡萄,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葡萄香,前进村的村民都在地里忙着收葡萄,看着一车车葡萄装箱运走,笑容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今年家里种的5亩多葡萄获得丰收,保守估计将有9万多元的收入。”村民胡泽强开心地说。这是近年来,太平街道打造特色“葡萄产业”的一个缩影。


  亩产1万余元,致富路上葡萄香


  太平街道前进村属浅丘农业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在经历近10年的调整和整合之后,前进村伏季水果产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枇杷、葡萄为核心产业,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枇杷、葡萄产业也逐步从过去的“大” 过度到现在的“特”和“强”,产业素质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退伍后回乡的前进村村民胡泽强种植着5亩多“巨峰”葡萄,他告诉天府发布记者,今年,地里的2000余珠葡萄藤喜获丰收,并已于7月初陆续上市。“估计至少能卖个9万多吧。”胡泽强难掩内心的激动、开心地说。


  前进村村委会主任陶坤告诉天府发布记者,前进村发展特色 “葡萄产业”的历史可追溯到1991年,最初从龙泉山一带引进果苗,并在街道的不断推广下,激发了当地农民的种植热情。“现在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全村总种植面积已达2400余亩。仅去年全村葡萄产量1600公斤/亩,产值1600万余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9991元,同比增长5%。”陶坤说,在太平,前进村和白马村的葡萄种植面积,已成为了新区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创新发展模式,促产业升级助精准扶贫


  天府发布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前进村主要发展鲜食葡萄,主栽品种为巨峰等。在技术推广上,前进村大力推广平衡施肥,蔬花匀果套袋等标准生产技术,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改善土质结构。同时大力发展标准化设施种植,提高大棚设施栽培和套袋培育的种植比重。重点推广葡萄环割等技术。目前,前进村已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及农药残留监测站,聘请专职人员时时监测。

 

  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促产业升级,前进村积极发展“大园区+小业主”经营模式,创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方式。


  同时,采取“一请、二帮、三管” 的模式进行营销“,一请”即请进来,村委会联系水果采购商,请他们进来进行收购;“二帮”即一是帮收购商收购水果,二是帮收购商监管水果质量;“三管”即管治安、管交通、管收购商吃住。通过收购商、农户、村委会的三级联动模式,实现前进村水果热销,提升村民收入。


  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还助力当地的精准扶贫。前进村成立了合作联社和组建葡萄种植技术服务队,由葡萄种植能手组成,定期开展对前进村精准扶贫户葡萄种植技术指导,致力于精准扶贫户脱贫致富。

 

  党建示范,带动全村产业发展


  据悉,前进村通过党建示范带动葡萄产业发展。


  一是创新“三变”新机制。建立“村党委+协会联合支部”的组织模式,实现“三变”目标。前进村结合全村实际,建立“村党委+协会联合支部”的组织模式,即坚持村党委主抓党员队伍管理等工作,前进村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支部抓葡萄等水果技术培训及销售信息提供等产业发展上的工作。通过该组织模式,最终实现“三变”的目标,即党员向种植能手的转变、种植能手发展为党员、种植能手向干部的转变,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富。

 

  二是完善党建帮扶机制。村党委建立“1+3+6+18”党员示范户创业带富机制,即1名党委成员联系3名党小组长,1名党小组长联系6名党员示范户,6名党员示范户联系18户水果种植户。通过“1+3+6+ 18”党员示范户创业带富机制的运行,确保了全村葡萄种植的科学发展,实现了葡萄果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统一。


  “下一步,我们计划用抓工业的理念和方式抓农业,按照抓特色、上规模、创品牌的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陶坤告诉天府发布记者,前进村正在建设钢架大棚种植模式,今年下半年将全面启动葡萄千亩连片精品园区建设,启动葡萄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葡萄精品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形成钢架大棚规模种植体系。同时,依托太平街道在成都水果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前进村的葡萄、枇杷产业,使葡萄、枇杷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销售商品化,将前进村的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形成知名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