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308599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市场动态
别总盯着法国酒庄 最美的葡萄酒在新疆 [2016/8/22 9:51:13]   来源:亚心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提起葡萄酒,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法国,法国也早已经被贴上了出产优质葡萄酒的标签,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新疆,也有一片葡萄酒产区——焉耆盆地。

  

  近年以来,焉耆盆地葡萄酒斩获无数国际大奖,仅焉耆一县,获得世界级、国家级各类奖项85项。20142015年两年内,获得各类专业奖项40个以上。

  

  由新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巴州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大型网络文化活动“穿越楼兰”让记者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态势。

  

  北纬42度的葡萄酒黄金产区

  

  近日,记者随活动组百余名媒体人一同走进焉耆与和硕站,其中“北纬42度”成为记者首先想到的关键词。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也位于北纬42度的葡萄酒黄金产区。

  

  目前,巴州正在申请焉耆盆地葡萄酒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很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专家通过现场论证,认为焉耆盆地将成为未来全世界最优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基地。焉耆盆地现有乡都、天塞、芳香庄园、中菲、轩言、伯年、瑞峰、冠龙等葡萄酒生产企业37家,年产能力近10万吨,以“乡都”“芳香庄园”“和硕特”“瑞峰”“国菲”“元森”“伯年”等为代表的一批葡萄酒品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疆著名商标,多次在国内外葡萄酒评酒大赛中获奖。

  

  那么,为什么葡萄酒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首先是绝佳的自然环境。从地理位置上看,焉耆盆地北倚天山,属于中温带的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无霜期177天。平均气温8.7度,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98.7毫米;年平均日照数3079.3小时;土壤属于8.0偏碱性土壤;年平均蒸发量1860.4毫米,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酿酒葡萄糖分和养分的积累,无病虫害发生,不使用农药。南邻博斯腾湖,湖面蒸发,波光返照,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对葡萄的生长极为有利,对葡萄的品质有很大的提高,可以生产出高端优质的葡萄酒。

  

  执着的酿酒人让巴州葡萄酒名扬海外

  

  巴州引进一批执着的酿酒人。他们始终坚守着“尊重自然、精细酿造”的酿酒理念。

  

  天塞酒庄的庄主陈立忠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企业家。在北京和新疆两地经营交通运输业务的她,出于对葡萄酒的热爱,义无返顾地投入葡萄酒行业,与合伙人共同建立了天塞酒庄。天塞酒庄葡萄园所在的土地,在十年前还是一片茫茫戈壁。天塞酒庄在建园之初就引进了滴灌系统,用有机肥料培养土壤,并在葡萄园周围栽种树木,起到了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陈立忠是有机作物的拥趸,为此她专门在酒庄旁边建起了有机肥料厂,坚持对葡萄园只施用有机肥。偶尔有虫害,天塞酒庄的解决方案是直接下手抓。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是芳香庄园庄主吴磊的口头禅。芳香庄园的葡萄原料标准始终严格坚守国际高标准,葡萄园和酿酒车间距离不超过10公里,在收获的季节里,丰美的葡萄在采摘时就去叶除茎,人工采摘逐串筛选,只截取最饱满的颗粒,确保在最有效的时间里进入罐内,保证葡萄的新鲜度,亩产量严格控制在800公斤以下,确保每一瓶葡萄酒的纯正口感。

  

  “一瓶好的葡萄酒,就是一个酒农耕耘的故事,也是酿酒师对阳光、风土、酒农生态和农业心灵对白的使者。我是处女座,喜欢追求完美,能和葡萄结缘,一切都是因缘际会,上天赐予了新疆这块葡萄酒黄金产区,由我来守护,这是我的使命。”谈及20年来的心路历程,吴磊这样总结。

  

  陈立忠、吴磊这样执着的酿酒人,最终成为造就焉耆盆地葡萄酒上佳品质的催化剂。

  

  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初见规模

  

  近年来,巴州紧紧抓住自治区建设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基地的战略机遇,依托区位优势,将酿酒葡萄的种植与加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强力推进,逐步发展成为焉耆盆地的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全州定植酿酒葡萄面积达22.28万亩,挂果面积近10万亩,约占全疆的45%25%,葡萄产量近4万吨,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同时,相继引进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霞多丽、雷司令等30多个优良栽培品种,实现了良种化栽培。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初见规模。

  

  一切产业的成长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硕县和焉耆县分别成立了葡萄办和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专门用来指导扶持当地的葡萄种植产业发展。

  

  而为了扶持酒庄的发展,和硕县还延长了酒庄的贷款时间,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