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4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9万亩(39333hm2),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风沙土和砾质砂土建园土壤通透性好,但结构性差、土壤质地粗,漏肥漏水严重,且因土壤贫瘠、碱性强,故营养元素常处于亏缺状态。同时在干旱少雨区建园,极易忽视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种条不规范的调运及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所导致的有害生物发生、繁衍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如何保障产业快速规模化、高度集约化的有序发展,成为困扰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安全发展的瓶颈。针对宁夏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以管理技术科学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量稳定优质化等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提升地方产业长期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技术,总结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成果,编制了《葡萄种条病毒检测方法》DB64/T956-2014、《葡萄缺节瘿螨防治技术规程》DB64/T957-2014、《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DB64/T1022-2014、《贺兰山东麓低产砂质酿酒葡萄园土壤改良培肥技术规程》DB64/T1023-2014、《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
DB64/T1024-2014、《葡萄斑叶蝉防治技术规程》DB64/T1025-2014六项地方标准,于2014年5月、12月相继获自治区质量标准局颁布实施。
以上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可有效节约肥水资源、提升土壤质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品品质,同时从源头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健康、安全发展提供了规范的技术指导,对有效引导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向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