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33424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中国葡萄酒市场:“三大难关”和“五大模式” [2014/11/8 10:04:18]   来源:中国食品报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外葡萄酒企业,还是葡萄酒知识传播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地推广葡萄酒知识。很多葡萄酒培训已经深入到二线城市,而葡萄酒市场推广更是已经深入到三线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经到乡镇一级市场。葡萄酒知识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

  

  行业内统计,中国葡萄酒目前仅300亿左右的市场总量,相对于白酒数千亿市场来说还只是“小兄弟”。但是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加之葡萄酒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推波助澜,相信未来35年中国葡萄酒将会高速增长,甚至出现暴发性增长。

  

  国产葡萄酒的挑战

  

  国产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张裕、长城、王朝这三大品牌,也就是传统定位认为的行业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目前是威龙、华东等,第三阵营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云南红、汉森、通天、皇轩、怡园莫高等。实际上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是比较畸形的,国产葡萄酒行业明显的三大现象是:第一阵营体制受限;第二阵营后劲不足;第三阵营难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现象,其背后是国产葡萄酒行业存在的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在未来35年仍将是制约国产葡萄酒发展的三大难关。

  

  难关一:体制关

  

  国内一线酒企,无论是白酒还是葡萄酒,大多还是国有体制或受国有体制的影响。国产葡萄酒企业最明显的就是王朝,应该说,王朝真正是中国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为体制受限,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发展,南部的改革刚见成效又被体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说长城,中粮兼并后几经折腾仍然没有走出误区。发展相对好一些应属张裕了,改制给其带来了发展的蓬勃动力,但第一阵营如果仅此一家发展,仍然不能改变行业的大格局。

  

  难关二:底蕴关

  

  中国白酒文化历经几千年传承,底蕴深厚,所以才能支撑其品牌的高附加值。相对于白酒,现代意义上的葡萄酒在中国真正发展也才30余年。相比欧洲几千年葡萄酒发展史,我们的葡萄酒明显存在文化底蕴上的不足,正是这一重要原因影响了国产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这一点是中国葡萄酒最难以突破的一关。从当前国产葡萄酒行业现状来看,行业本身还难以形成合力来引导国民对于国产葡萄酒价值的进一步认知。

  

  实际上,业内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举办的一场盲品比赛中,来自宁夏产区的葡萄酒击败了法国波尔多名庄酒,再现1976年那场经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赛之盛况,这足以说明中国葡萄酒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发展,可这些信息也仅在行业内流传。这一难关的突破需要国产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别是第一、二阵营的合力引导。

  

  难关三:价值意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