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385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体系介绍
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与产业部门及示范县开展工作对接 [2014/4/1 10:15:48]   来源: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 王国珍 陈卫平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截止 201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栽培面积已达54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特别是2013年葡萄成熟期光照充足、降雨稀少,保证了果实的充分成熟,成为多年来获取优质葡萄酒原料难得的气候年份。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区域出现了产量明显下降,种植效益徘徊不前的情况。对此,为了保障2014年葡萄优质、稳产,近期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与联合宁夏葡萄产业花卉局,会同各示范县及主要生产企业,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并就2014年葡萄示范推广工作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与对接。通过讨论与交流,明确了造成各生产基地减产的原因有:


  一、20127-8月贺兰山东麓持续降雨的出现导致霜霉病大流行,由此造成多处葡萄早期落叶,新梢后期成熟不好、花芽分化不良,成为2013年减产第一因素。


  二、2012年冬季及20131-3月气温持续偏高,降水稀少,冬春连旱致使枝条抽干。


  三、201345-10日葡萄出土期晚霜为害,致使出土早的葡萄基地或萌芽早的品种受到影响,加之萌芽期气温下降(18-20日),葡萄头水的灌溉较迟,干旱进一步加剧的同时,使早期萌动的芽体回缩,造成减产。


  四、2013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偏低,导致葡萄坐果率明显降低,尤其是梅鹿辄表现受害明显。


  五、2013717日红寺堡区约5900亩葡萄受冰雹危害,产量损失达30%以上。


  六、部分企业采收过度延迟,采收时葡萄萎蔫,穗重减少,也降低了产量。另外部分基地常年缺株严重致使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尽管2013年不同葡萄种植区产量有所减少,但多地的多个品种都出现了历史较高的质量水平(含糖量22度以上),尤其是青铜峡甘城子淡灰钙土区域及永宁金沙风沙土产区均比往年生产出了品质更优的葡萄酒原料(含糖量达到24度以上),加之优质优价的收购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也成为引导种植户改变以往一味追求高产管理模式的契机,科学合理的适产栽培方式正不断在贺兰山东麓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