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6978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葡萄酒博弈 国产酒需“反”之有道 [2014/2/22 10:00:50]   来源:搜狐财经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进口葡萄酒的冲击是国产葡萄酒挥之不去的梦魇,而随着大部分进口葡萄酒放低身价,比如在全国各大超市,随处可见百元及百元以下的进口葡萄酒,国产酒商超、渠道的价格优势正逐渐被吞噬,进口酒与国产酒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国产葡萄酒也曾一度想发力中高端,但是随着严控“三公消费”、“限酒令”和消费者消费的理性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没有好的文化以及营销体系的支持下,国产葡萄酒的中高端发力效果甚微。

 

  国产酒与进口酒间的博弈

 

  在初期,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之间的市场价格带层次分明,渠道之间的冲突也不是很明显,国产葡萄酒依据本土优势,低成本运作,利用价格开拓市场,结合白酒的渠道运营策略,商超渠道很快成为国产葡萄酒的主阵地,这一策略使得葡萄酒品类逐渐在白酒市场中挤出了一定的份额。

 

 

  进口葡萄酒主要依赖于专业的进口酒商全盘运作,在区域上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国产葡萄酒品牌难以辐射的地方,走连锁店、夜场、会所等渠道,以团购为主要购买方式,“越贵越好”成了许多消费者选购进口葡萄酒的唯一标准,有些卖家就是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把本来很便宜的进口葡萄酒随便定价,定得越高反而卖得越好。

 

  但随着消费的升级,以产品获得市场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去,而以品牌获得稳定消费者的时代随之到来,国产葡萄酒没有借助消费升级顺利实现品牌的升级,仅张裕、长城等少数葡萄酒企业树立了品牌形象,葡萄酒行业法规的不完善为“小、乱、差的”葡萄酒企业提供了“机遇”,违规使用行业领军企业的商标等,拉低了整个国产葡萄酒企业的形象。

 

  而随着消费者认知的理性化,进口酒再也不能一味地“走高端”,关税的降低以及贸易免税区的建立,为进口葡萄酒的低端化提供了充足的利润空间,大量的流通佐餐酒纷纷涌入国内市场,蚕食了很大一部分国产酒的空间,特别是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新世界的葡萄酒因为采取机器工艺,酿造周期短、成本低,且果香浓郁,适合初饮者的口感需求,国产葡萄酒的流通优势将全面失去。

 

  其次,国产酒与进口酒在区域上的竞争也逐渐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西北内陆地区也成为进口酒升量的战略要地,特别是内陆区域相对发达的城市,竞争更为激烈。如西安市,据不完全统计,西安涉及进口葡萄酒的大大小小商贸有上千家,而每家最少代理了十几种以上的进口酒品牌,各大烟酒店也是随处可见进口葡萄酒上架。

 

  而国产葡萄酒仅张裕、长城等品牌实现了全国化布局,多数葡萄酒企业皆为区域性布局,海量的进口酒种类很容易对消费者形成诱惑,而国产葡萄酒相对来说选择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

 

  市场竞争进一步规范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产品以及品牌多了,竞争也就接踵而至。但中国的葡萄酒发展历史相对西方国家来说要晚很多,国产葡萄酒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20128月,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就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因为欧盟为葡萄酒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和对中国大量低价出口,已经严重威胁到国产葡萄酒的生存与发展。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及果露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近年来,我们从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急剧增长,2009年到2012年,我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由6.4万千升上升到25.7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83%2012年,从欧盟进口的葡萄酒数量占我国进口葡萄酒的60.37%,占我国葡萄酒消费量的14.22%

 

  2012年第一季度,自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达到4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