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7009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玩出来的葡萄酒社交应用 [2014/1/12 9:39: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前不久,前媒体人熊三木写了篇文章名为“来聊聊,一杯红酒的移动应用有多少种玩法”的文章在社交媒体阵地被大量转发,此前,类似模式的丹麦创业公司vivino实现融资1030万美元,累积融资大约在1250万美元,推算估值应该在5000万美元左右。

 

  这个vivino,正是熊三木文中推崇的,目前扫描和数据功能最为强大的一款葡萄酒移动应用。只要拿着它对着酒标扫描一下,用户便可即时得到关于葡萄酒名称、酒庄、年份、产区、葡萄品种、各种排名,同时也能自己打分,链接相关朋友与酒的评价。不过vivino并不强调朋友之间的社交功能,而这才是Dr.wine用心所在,“社交而不仅仅是工具”。

 

  熊三木的微博标签,业余爱好是“狗、书、音乐、旅行和葡萄酒”。碰巧他的邻居、好友辛华也是一位葡萄酒爱好者。大学主修飞机制造专业的辛华一直在深圳从事外贸工作,2004年来上海创业,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然后大量的时间花在高尔夫与葡萄酒上,并涉足葡萄酒投资拍卖业务。

 

  随着两人酒聚的次数增多,熊三木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那么多的葡萄酒,拥有不同文字酒标,产自不同年份和酒庄,即使饮用多次,还是无法记住酒的信息,也无法与朋友分享;去餐厅点酒,也不知道该点哪一瓶,该配怎样的菜肴。当时熊三木的巨流无线正在研发汽车图像识别技术,这给了他们启发—通过图像识别酒标,读取葡萄酒数据,供大家点评分享,Dr.wine(葡萄酒博士)这款移动应用应运而生。产品初衷便是希望用户们成为葡萄酒界的博士。Dr.wine自己标称的宗旨是“识它、记它、分享它”,也就是帮助用户通过扫描酒标,了解葡萄酒各般信息,认识、记住这是什么酒;或者通过搜索,了解这是什么酒;还可以撰写品酒笔记分享给朋友,发起约醉的线下交友活动。前两项是工具,后者的核心是社交。

 

  20133月,Dr.wineIOS版本上线了,完全是朋友间的口口相传,立刻聚拢了一批葡萄酒发烧友;20138月,Dr.wine推出安卓版,更大规模的葡萄酒爱好者第一时间下载了该应用,著名葡萄酒杂志《橄榄美酒评论》的专题由此感叹“葡萄酒移动社交新时代来临”。

 

  中国目前有超过1900万葡萄酒持续消费者,600亿-800亿元的葡萄酒年消费总额,以及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没有人会否认,在未来10年里,中国成为全球葡萄酒第一大市场(过5000亿年消费额),拥有全球第一大葡萄酒消费人群(过1亿)。

 

  在熊三木看来,移动互联网给各产业带来的根本性改变,一极是多媒体、LBSARO2O等主要互动技术对照相机、录音机等其他一切数字设备的吞噬与融合;另一极则是社交网络通过移动终端,对人群行为、人际关系的破坏与重建,这当中蕴含着很大的商机。在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的阴影下,创业者去搭建那种以亿、千万为单位的用户规模产品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垂直细分领域,利用移动终端发展则仍有机会—比如葡萄酒。

 

  与此前的葡萄酒类APP相比,Dr.wine的基础优势在于庞大的葡萄酒数据库与扫描技术。凭借过去几年的葡萄酒拍卖、投资与收藏经历,辛华的团队早已着手对全世界范围内葡萄酒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近60万款葡萄酒的数据让Dr.wine一开始便有了很高的起点。但在熊三木看来,图像识别与数据库是基础,根本差别还在于Dr.wine一开始就确定了它的社交属性,以经营葡萄酒领域“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将社交圈子作为设定的主页面;而且Dr.wine完全没有和导购、交易相关的信息,着力“以酒会友”,鼓励线上线下陌生人的互动乃至约醉。所以当听到有人说Dr.wine是“中国版vivino”时,辛华很苦恼,总是努力解释二者的不同。

 

  “中国目前至少有300-500万葡萄酒爱好者,只有率先牢牢把握超过100万葡萄酒爱好者,才可能去考虑所谓收入和盈利的问题。我们此前一直是一个兴趣小组,是为了玩而做的。”Dr.wine的另一创办人辛华说:“很多用户和同好,一直在反映扫描成功率不是最高、葡萄酒数据丰富度不够等问题,也一直在提交各种移动终端的BUGS。我们确实在考虑,把这个玩出来的产品,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来提升成熟度、稳定度。”

 

  “至于所谓盈利模式,说实在,没有多想。但应该很清晰,无非是葡萄酒企业用户收费,导流和高端葡萄酒拍卖等电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