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口红酒的冲击下,国产葡萄酒企业今年上半年业绩集体滑落,一片颓势。以张裕、长城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的惨败,使国产葡萄酒品牌在对抗进口品牌时更加底气不足。
虽然部分国产品牌希望借当前商务部的“双反”调查展开逆势反击,但这并不是国产品牌走出困境的根本动力,企业方仍需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市场上反馈的信息是,国产品牌已经开始行动,共同组建产业联盟,希望可以抱团实现突围。
内外交困
瓶装进口红酒数量的不断攀升和进口酒价格的不断理性滑落,使进口葡萄酒更容易抢占国内的消费市场。
今年上半年,葡萄酒进口依然保持增长,只是产品结构在进一步优化,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口瓶装酒;一种是进口散装酒,然后在国内进行勾兑,分装成葡萄酒成品。因为后者的成本比较低,打上“进口”的标签也能卖到与进口瓶装酒相差不多的价格,所以前几年进口商都采用这种形式做进口红酒。有数据称,2011年以前,散装酒的进口比重曾达到七八成。
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习惯的逐步养成,对葡萄酒的认知和选择也不断成熟,散装酒的市场需求不断下滑,所以近两年散装酒的进口量极速下滑,而瓶装酒的量则大幅度上升。而且现在透明度越来越高,进口红酒的价格也不断回归理性,花一两百元甚至几十块钱买一瓶原装进口的红酒也很普遍。
也正是因为瓶装进口红酒数量的不断攀升和进口酒价格的不断理性滑落,使进口葡萄酒更容易抢占国内的消费市场,而国产葡萄酒品牌则倍受冲击,不仅市场萎缩,业绩也连续下滑。
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葡萄酒行业累计产量55.43万千升,同比下降7.15%。1~5月,我国葡萄酒行业实现收入159.88亿元,同比增速-2.79%,实现利润总额18.85亿元,同比增速为-11.60%。
当前国产葡萄酒可谓是“内外交困”:
一方面是国内禁酒令对国产葡萄酒高档产品市场需求量的抑制;另一方面是进口葡萄酒尤其是新世界葡萄酒对国产中低端产品的冲击。2013年上半年上市国产葡萄酒品牌无一例外地出现净利润下滑,甚至部分品牌由盈转亏,生存状况堪忧。
在查询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开财务数据发现,长城和张裕上半年销量均显著下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企业都将进口酒的冲击明确列为影响业绩的主要原因。张裕表示,受经济增速放缓、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和国外葡萄酒此前多年持续大量涌入的累积效应影响,国内葡萄酒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给公司产品销售带来较大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葡萄酒如何突围,广受关注。
自救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