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54599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中国造卢浮宫假门票”与“法国造假葡萄酒” [2013/9/14 9:31:22]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堂吉伟德 【字体:|】【打印:打印

 

 

 

  据《巴黎人报》报道,从812日起,卢浮宫相继发现数张中国游客持有的假门票,比利时海关8月底还查扣了含有3600张假门票的中国包裹。卢浮宫公共关系负责人安娜-洛尔·贝娅特丽克丝12日向记者证实,这是卢浮宫第一次发现假门票,持假票入内的是中国团组游客。

  

  一起偶然的案例,引来了必然的忧虑。"门票制假用假""中国式标签",似乎让人有些抬不起头来,也足以让人忧虑:外国人将会据此对国人抱以更多的成见,放大中国在世界的负面效应。客观的说,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但若以此上纲上线则又大可不必。

  

  一则,这不过是单纯的造假案件,也是对卢浮宫票务系统的一种检验。出于信任之上的卢浮宫检票体系,本身已为门票造假创造了条件,在资本的利益驱动下,造假难免不会钻这个空子。资本的逐利性规律说明,越是利润巨大,越可能导致疯狂的违德和违法行为发生。如果单纯的从市场本身的角度来说,其间本身没有国家标签的必然,对于当地警方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展开丰富的联想。

  

  二则,造假在任何地方都会存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与"中国制造卢浮宫假门票"相对应的,则是"法国造假葡萄酒"的另一端:2012613日,法国勃艮第地区报纸《好公民》首先刊登报道:勃艮第圣乔治-夜坡村的拉布雷国王酒庄涉嫌掺酒及造假丑闻。这宗"假酒案"涉嫌近200万瓶葡萄酒、300万欧元。如果再联想到在欧洲全境爆发的"马肉风波",可以得出"无假不在"的结论,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不能说,谁个地方先出现了"门票造假",其就应承担更多的原罪指责。

  

  三则,道德总是以相互影响的状态存在,并没有完全的单方释放性。一度温文尔雅,讲求素养的国人,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也不过是钱多人傻的对象,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据媒体报道,欧洲一些奢侈品牌为刺激中国市场销售额准备在原产地涨价;新西兰一些私立教育机构规定,中国留学生的培训费要比日本等国学生高:前几年,有的国际铁矿生产商坐地起价,使中方铁矿石谈判面临重重挤压……从奢侈品、古玩拍卖、留学费用、海外房产到能源交易、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经常遭遇"坐地起价"现实。

  

  事实上,即便是那些公认的遵纪守法的跨国企业,那些被称为道德和文明典范的外国人,到了国内同样也有"橘南枳北"的变化--该投机取巧的投机取巧,该弄虚作假的照样弄虚作假。甚至当埃及金字塔上的"到此一游""卢浮宫水池中泡脚"事件出现之后,外国游客在长城上随意搭地铺的图片随之被公布于网上。

  

  文化背景的不同,国情的不同,都可能导致行为上的差异性,但不能就此得出谁优谁劣,谁更具有天然先进性的结论。"中国制造卢浮宫假门票"只是个别和偶然现象,即便有一定的泛滥性,也不能成为整体素质的代表。严格要求自己当然无可厚非,但若过度则属于妄自菲薄,看起来善意的"洁癖"就会成为"不自信"的表现。长之以往,不但会加速别人的偏见,也会导致自我自信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