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农机地头展——烟台蓬莱葡萄暨胶东丘陵山地果园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推进行动和科普活动”在烟台市蓬莱区举行。该活动旨在加快提升全国葡萄及丘陵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月农业农村活动。
	 
	  本次活动上午在国宾酒庄葡萄园开展了农机地头展。活动现场展示作业了来自国内20家农机企业的果园喷药机、除草机、修剪机、水肥一体机、枝条粉碎机等约30多台机器,展示了酿酒葡萄设施栽培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进行了葡萄新品种、病虫菌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培训,来自国内农机企业、葡萄种植户、农技推广部门有关同志等约14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下午在室内进行了技术培训和互动交流。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主办,由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三个研究室、济南站、胶东站和山东果品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站联合组织的,也是山东省农科院“科技服务月”活动之一。
	 
	  本次活动以“智赋果业、机助丰收”为核心。活动现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徐丽明逐一介绍了葡萄生产管理机械,包括喷药机、除草机、修剪机、水肥一体机等作业原理、功能、作业效果等;介绍了本团队研发的行间割草和株间自动避障除草机,研发的基于北斗导航的精准变量喷药机,实时检测叶幕宽度,实现精准变量施药,降低农药使用量约30%。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孙磊研究员介绍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机械化、加工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我国葡萄产业的推动作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刘永强研究员还介绍了酿酒葡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防控方法和试验效果;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副研究员吴玉森博士介绍了不同整形方式对“马瑟兰”酿酒葡萄树体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胶东综合试验站站长、烟台农科院唐美玲研究员介绍了酿酒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功能、作用、试验效果等。
	 
	  据悉,葡萄酒产业是烟台乃至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烟台的葡萄酒驰名中外,烟台产区引领着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从苗木繁育、葡萄种植、技术服务到包装、辅料、设备,从酿造、品鉴、检测、侍酒等上下游配套企业达100多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葡萄酒产业在带动胶东地区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打造城市名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自成立以来,体系的许多专家纷纷带着技术来烟台,针对各个生产环节展开系统性创新工作,极大促进了葡萄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刚刚的现场作业演示,我们感受到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改变,更切实体验到农业机械应用在高效农业生产中的广阔前景。期待在机械化智能化的助力下,胶东丘陵果园能结出更多‘丰收果’‘致富果’,推动山东果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吴新颖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本次农机地头展和技术培训,展示了最新的机械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进行了葡萄栽培全过程的科普活动,有力的推动了胶东葡萄产区暨丘陵山区果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胶东地区水果产业的绿色高效低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