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遇冷之际,中国本土葡萄酒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4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增长15%,成为更多人日常饮用和礼品赠送的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存在两极分化:进口大牌动辄数百上千元,将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低端产品则因品质问题难以赢得信任。这种“高不可攀”与“难以信赖”的困境,形成了明显的消费壁垒。
而市场真实需求指向“质优价美”——200-400元价位成竞争焦点。西鸽酒庄N18以158元定价精准卡位,张裕“优选级解百纳”深耕百元市场,长城“海岸系列”以亲民价传递烟台风土,共同打破“好酒必高价”的认知。以西鸽N18为例,依托宁夏贺兰山东麓20多年树龄老藤葡萄与1.9亿元智能化生产基地,实现“老底子+新科技”的品质保障,让大众消费得起优质酒。
这种定位不仅拉动内需,更助力“走出去”:西鸽产品进入加拿大、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是宁夏出口额最大的葡萄酒企业 。真实的风土与实在的价格,成为中国葡萄酒的“通行证”。
中国葡萄酒的突围,核心是打破“路径依赖”,构建“品质可触摸、场景可感知、风味有灵魂”的新模式。
让品质可视化。科技成为品质背书的关键。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里,西鸽在3.2万亩葡萄园部署上百个传感器,结合无人机巡园与手机APP实时监测,实现从种植到灌装全程可控,既能精准预警霜冻等灾害,又能根据数据调整水肥,让每颗葡萄都长在“舒服”的状态里;“酒厂管家”系统记录每瓶酒的产地、发酵温度等信息,配合“3126”酿造法则(3个月发酵、12个月橡木桶陈酿、6个月瓶中熟成),让品质“看得见、摸得着”。张裕的物联网精准灌溉、王朝的全链条溯源平台,亦在行业内形成共识,为消费者信任奠定基础。
让场景日常化。打破“高端”标签,需将葡萄酒融入生活场景。西鸽酒庄开设体验区,让游客参与酿酒、品鉴新酒、跟着酿酒师学搭配家常菜;志辉源石酒庄结合贺兰山石头文化,台依湖酒庄打造“葡萄酒小镇”,通过沉浸式体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品牌主动拥抱大众场景:西鸽借“苏超”热度,在南京年轻人聚集的商圈投放广告,传递“周末小酌、朋友聚餐皆可饮用”的理念,让消费场景从“特殊时刻”变为“日常片段”,让葡萄酒从变成了“有温度的生活方式”。
让风味本土化。拒绝盲从国际口感,挖掘本土“风土”特色,是中国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西鸽用宁夏“蛇龙珠”酿出带草本香气的独特风味;山西怡园酒庄体现黄土高原的厚重,新疆天塞酒庄传递沙漠阳光的甜润,云南敖云酒庄藏着雪山的清冽。这些带着中国味觉记忆的风味,让中国葡萄酒在国际舞台有了辨识度——西鸽作为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唯一指定葡萄酒,向世界传递宁夏味道;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获中国贸促会会长点赞,印证“中国风土”认可度的提升。
中国葡萄酒的破局,不在于对标国际,而在于扎根本土:敬畏风土、贴近生活、保障品质。当一款酒能承载产区阳光、文化温度与生活滋味,让消费者“喝得起、喝得懂、愿意常喝”,其“黄金时代”便不再遥远。这一路径虽难复制,但“不盲从、不脱离、不辜负”的逻辑,正为行业提供穿越周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