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43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体系介绍
酒微生物岗刘延琳教授带领的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导师团队称号 [2023/12/21 18:09:09]   来源:酿酒微生物岗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酿酒微生物岗刘延琳教授带领的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导师团队称号。团队立足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微生物种业”安全问题,致力于葡萄酒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秉承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精神,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优化改革教育方法,从而培养葡萄酒专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团队带头人刘延琳教授,先后担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酿酒微生物岗位科学家、加工与贮运研究室主任、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负责人、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科学群葡萄与葡萄酒方向PI、农业农村部酿酒葡萄加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国内多项葡萄酒大赛评委、国家葡萄酒/果酒评酒委员、葡萄酒专业品鉴平台(Wine Tasting PanelTP)创始人等。


  团队自2004年成立,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1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的6人。近年来,团队内青年人中3人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1 人获得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得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和课程思政标兵。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50余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4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成果鉴定1项。研发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菌种两个(CECACEC01)并成功在国内外进行产业化推广。学科团队的研究成果显著促进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酒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大国。


  团队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与产业发展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近年来,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Food Micro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尤其在全球葡萄酒酵母研究领域,刘延琳教授在全球发文作者TOP20 中位列第一。团队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40余名,其中1名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就业率100%。毕业生多数从事葡萄酒微生物研究、酿酒师、酒庄管理等工作,已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基层一线等单位的主力军,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