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944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种健康葡萄 助产业升级——第十六届全国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经验研讨会在陕西渭南市临渭区隆重召开 [2023/11/27 16:38:50]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为持续推动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产业对植物保护保驾护航的技术需求,支持葡萄健康栽培及标准化栽培、支持化肥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继续推进优质葡萄果品生产与果品市场对接。111819日,以“呵护葡萄健康 生产优质葡萄”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全国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经验研讨会”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隆重召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陈万权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提到,近年来,葡萄病虫害日趋复杂多变,病虫抗药性日益增强,防治难度与防治成本逐步增大,因此,葡萄生产的病虫害动态防治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本次大会上,就是要大家通过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交流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和生产上的先进经验,包括产业发展的方向、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机械化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产销流通等方方面面,最终实现提高我国葡萄生产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助力我国葡萄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渭南市临渭区委副书记马占彬向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说:“本次大会在我区举办,既是对我区葡萄产业发展的肯定与支持,也是对我区葡萄产业计划全产业链条建设的激励与技术支持。我们将紧抓此次机遇,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推动‘临渭葡萄产业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周卫作了题为《葡萄施肥与耕地健康》的特约报告,他强调,耕地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耕地健康又是保障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耕地健康,才能实现葡萄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因此,定期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是保证耕地健康和提高葡萄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措施;提倡在葡萄生产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以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耕地健康和环境安全;要根据葡萄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合理的施肥和栽培管理,以实现耕地健康与葡萄产业发展的共赢。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以《中国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趋势思考》为题作报告。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葡萄产业在种植技术、品种选育、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当加大葡萄品种选育力度,培育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品种;提升我国葡萄及葡萄酒、葡萄汁等衍生产品的品牌形象,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适度压缩葡萄种植面积至1100万亩,提升果品品质,提高果品出口量;关注城市近郊供应模式,谋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冷链运输与仓储也将成为各产区政府及龙头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

 

  本次大会邀请到我国植物保护学科和土肥水学科领域的院士、农业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地方葡萄产业实战专家、葡萄流通领域的专家和产业精英,以特约报告、主题报告的形式,就土壤健康与改良、树体健康与保健、葡萄产业发展趋势、葡萄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研发、鲜食葡萄优质生产与市场对接、葡萄园配套机械及全程机械化等进行学术交流。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主办;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协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葡萄病虫害研究中心,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渭南综合试验站亲承办。来自全国各地葡萄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种植企业及种植大户,全国各葡萄产区的专家、技术机构的管理人员及技术干部等4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