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已经过去,这一年玛雅人预言的末日没有到来,但是对众多葡萄酒生产商来说,糟糕的天气犹如“末日”,知名酒庄弃酿该年份酒的消息时有耳闻。与此同时,全球葡萄酒产量也大幅下跌,廉价葡萄酒的时代悄然结束,消费者要喝到自己心仪的美酒不得不多掏腰包。
这一年对于葡萄酒业来说显然并不是顺利的一年,但也不乏亮点。
让我们回过头来,细梳2012年的脉络,以期为2013年的全球葡萄酒业勾勒出一幅尽可能清晰的前景图。
“板上钉钉”的坏年份
时至年末,全球最著名的甜白葡萄酒生产商伊甘庄(Chateau d’Yquem)宣布不会酿造2012年份甜酒,这是该酒庄20年来首次放弃年份酒。数日后,拉菲集团旗下的拉菲丽丝酒庄(Chateau Rieussec)也宣布放弃2012年份正牌酒的酿造。而在此之前,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等许多欧洲国家的葡萄种植者发现,他们不得不放弃2012年的部分收成。无论如何,2012年这个坏年份,已经是“板上钉钉”。
OIV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葡萄种植面积的下降以及不利的气候状况对2012年的葡萄产量带来了显著影响。2012年,全球葡萄酒总产量约为2482万千升,约下降6%,减少160万千升,达到1975年以来的最低值。
从欧盟来看,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产量较2011年大幅下降。欧盟27个成员国葡萄酒总产量约为1412万千升,较上年下降9%,相当于减少了143万千升。其中,法国产量约下跌20%,西班牙约下降7.8%。
不过,市场也并非一片黯淡。作为美国最主要产区的加州葡萄总产量约达370万吨,较上年增长12.12%。此外,南非由于气候良好,2012年的葡萄酒产量反而增加3.6%。
就南美来看,各国情况不尽一致。智利葡萄酒产量达106万千升,较丰产的2011年份增长3.8%,再创历史记录。阿根廷为117.8万千升,下降23.9%。
澳大利亚葡萄酒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新西兰产量较创记录的2011年份出现下降,但仍然保持高点,约为194万千升。
廉价时代终结
令葡萄酒爱好者难以接受的是,一个不好的年份,却要付出比往年更高的价钱。由于2012年全球葡萄酒产量的大幅下降,全球葡萄酒过剩量水平将非常低,葡萄酒消费量可能会出现高达59万千升的缺口。市场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涨价。
2012这一低产年份将终结欧洲廉价葡萄酒时代,导致葡萄酒价格恐慌式上涨。在长期以来被视作葡萄酒市场晴雨表的英国市场,截至2012年7月21日,连锁超市的各大产区葡萄酒平均价格均显著上涨。其中智利酒涨幅最大,达到9.7%;其次是德国,达到8.2%,法国为6.6%,美国为6.5%,阿根廷为6.0%,就连一直被认为是性价比很高的西班牙葡萄酒也涨价3.9%。英国葡萄酒专家2012年12月份做出预测,商超内均价在5.01英镑/瓶的葡萄酒价格将上涨50%左右,这意味着2013年春天每瓶葡萄酒将涨价1英镑。
英国葡萄酒进口商PLB称,2013年将是全球葡萄酒行业最具挑战的一年,葡萄酒普遍价格上涨,供应短缺。欧洲的定价和供货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增加了对智利和南非等受影响较小的葡萄酒生产国的需求。
波尔多精品酒遭遇“过山车”
从2012年1月份起,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Liv-ex)的数据就显示,波尔多酒的“超级明星”价格下跌,其中2008年份拉菲跌幅达45%。随着亚洲葡萄酒收藏家们将视线转离了名酒拍卖的热门产地波尔多,今年全球精品葡萄酒拍卖市场的总拍卖额也大幅缩水。
4月份,正当业界静待期酒价格发布时,在线零售商Slurp称“大品牌”之外的佳酿需求急剧上升,其中包括Pontet Canet、Montrose和Lynch Bages等。最终结果表明,2012年的期酒推广活动并未真正打响,其过高的价格吓退了众多买家。在当前全球经济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买家对2012年份的期酒推广明显缺乏热情,销售仅达到上一年份的1/5。通常期酒价格发布会刺激6月的交易额,然而2012年6月,Liv-ex波尔多500指数反较上月下跌3.4%,Liv-ex佳酿100指数自年初起下跌7.4%。
2012年,波尔多葡萄酒价格普遍低于前一年,五大庄价格都呈现下跌趋势,部分跌幅多至40%。顶级波尔多葡萄酒价格下滑,导致2012年各大拍卖行葡萄酒拍卖额较前一年下跌或持平,仅有佳士得能够维持去年的水平。
相比之下,以罗曼尼—康帝庄园为首的勃艮第葡萄酒价格则一路飙升。勃艮第葡萄酒长期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不断刷新纪录。但即使如此,勃艮第仍然无法弥补波尔多带来的失望。
亚洲、北美成“主战场”
2012年初,Vinexpo公布的一份市场报告为葡萄酒市场带来了乐观的预期。报告称,中国和美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和美国市场对葡萄酒的强劲需求将使更多的葡萄酒商聚焦于亚洲和北美。
美国经济仍然脆弱,但在持续的复苏。葡萄酒产业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已经连续18年保持增长。2011年,美国葡萄酒消费增长3.0%,达3.124亿箱,赶超意大利成为全球最大的低度静酒消费国。目前,美国是世界葡萄酒最主要的市场,并且它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这一地位。
亚洲,被那些在西方市场“打折风”下疲于奔命的酒商视作一块巨大的“乐土”,中国无疑是这块乐土中最大的亮点。此外,正在酝酿规范酒市、降低关税的印度市场也成为其关注的主要市场。未来20年,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因此,全世界所有的葡萄酒生产商都在盯紧中国市场。
而在欧洲市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欧洲目前占据世界葡萄酒消费的62%,但有继续下滑的趋势。法国葡萄酒消费创30年来最低值,人均消费量从1965年的160升降至57升。
随着葡萄酒传统市场的成熟饱和或者萎缩,全球的葡萄酒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开始寻找新的增长市场。目前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葡萄酒新兴市场为中国和韩国。
此外,墨西哥、巴西、波兰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也已被确认为葡萄酒商的“掘金之地”,是极具潜力的重要增长市场。
酒庄投资热燃遍全球
2012年末,一位中国王(音)姓钢铁行业企业家收购了法国波尔多圣埃米利永产区(Saint Emilion)特等酒庄贝勒丰—贝思雅(Chateau Bellefont-Belcier),这是中国人波尔多酒庄收购潮中的首家列级庄,标志着中国人进军法国葡萄酒业跨入一个新阶段。
过去两年中,中国投资商已经在包括圣埃米利永在内的波尔多地区收购了约30家低级别酒庄,另外还有超过10家酒庄即将易手于中国人。最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初澳门巨富吴志诚(Louis Ng)以800万欧元收购勃艮第名庄哲维瑞—香贝丹酒庄(Chateau de Gevrey-Chambertin),在相对封闭的勃艮第引发了轩然大波,当地酿酒商控诉他破坏法国历史遗产,干预悠久的土地交易体系,为海外投资勃艮第酒庄打开了闸门。
从2010年开始的中国人收购海外葡萄酒酒庄的风潮无疑愈演愈烈。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人已经在全球多次收购酒庄,包括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谷、澳大利亚巴罗萨、智利空加瓜谷,甚至还有南非。而收购的发起者也并非都是名流富贾,一些富裕人士抱着移民、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