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62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外新闻
2023中国葡萄酒行业展望:法国10亿拔苗引起的思考 [2022/12/12 19:51:55]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当你没有看清形势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参与其中,竞相逐浪,在其中寻找方向,当你看清形势时,就该迅速行动,抓住机会。随着中国防控措施的放开,全球新冠疫情趋于平稳,预计不会再有全球大范围的风浪,中国的葡萄酒行业正摩拳擦掌,准备开始逐浪后疫情时代。那么,后疫情时代的葡萄酒该走向何方,中国葡萄酒该如何调整船头,锚定航向呢?今天蓝裕文化酒庄策划及设计资深专家李院长为您带来深度分析。

 

  法国酒农要求政府拨款10亿拔苗

 

  毫无疑问,我们只是刚进入后疫情时代,但法国却早已开放。法国总统借助法国与英格兰足球之战让法国上了热搜。

 

  在开赛之前,马克龙在推特上直接@苏纳克说:“亲爱的里希·苏纳克,期待着今晚的比赛。如果法国队赢了(他们会的!),你会祝我们在半决赛中好运的......对吗?”

 

  马克龙并没有说,如果英格兰赢了,他一定会支持英格兰。苏纳克肯定一眼就看穿了马克龙的小九九,自然不能认怂,于是主动应战:“希望我不必这样,但你有一个约定。期待你在下一轮比赛中支持三狮军团。”

 

  但上热搜的不只有进入1/4决赛的法国队,还有要求1.5亿欧元(10+亿人民币)的法国葡萄酒行业。

 

  126日,700多名波尔多葡萄酒生产商上街抗议,希望砍掉葡萄树争取政府补贴。抗议活动起因是波尔多的产能危机,由于生产过剩、法国本土红葡萄酒消费量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出口的停滞,许多生产商面临倒闭,促使波尔多葡萄酒生产商呼吁援助,要求政府提供补贴用于将部分葡萄藤拔除。

 

  这是波尔多地区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抗议活动组织者要求政府同意他们拔除1.5万英亩的葡萄园,而波尔多总计有约11万英亩葡萄园,是法国最大的法定产区。同时,抗议者要求法国政府为拔除葡萄藤的费用进行补贴。即为每公顷被拔除的葡萄藤补贴他们1万欧元,总计1.5亿欧元。

 

  二、波尔多拔苗背后的葡萄酒行业时代背景

 

  波尔多葡萄酒行业的困境,反映出的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场危局。善于乱中取胜的美国派和备受压迫的全球各国,正在经历一场趋近白热化的战争、政治和经济、科技角逐。中国市场的蝴蝶效应被逐步放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

 

  2022年全球GDP总量约为99.3万亿美元,中国为19.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19.64%。但中国经济不容乐观,所以中国的蝴蝶扇动翅膀,首先出来喊疼的波尔多可能并不是最惨的,但却是最疼的。

 

  首先中国进入了低欲望社会。我们看到先崩溃的是房地产,即使国家大力推出房地产拯救措施,但现状依然是房子卖不出去。趋于饱和的房地产和低迷的收入,没有投资属性加持的房地产,难有起色。而房地产是就业大军,是国家拯救失业的重头戏,卖不出去还要造,这一困局难以解决。类似的,蓝裕文化也看到奢侈品卖不动了,很多商品也卖不动了,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收缩开支,以期度过寒冬。在这样的低欲望社会下,偏好高端的国产葡萄酒也很难卖得动。

 

  其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2022的增长目标是5%,前三季度的增长为3%。这为第四季度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虽然房地产全面爆发,但冬季不宜施工,加上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期盼,房地产行业难以成为经济的大推手。科技方面也备受美国打压,中国2022年的目标难以实现。根据众多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4.5-5%,中国经济持续放缓趋势不可逆转。

 

  最后,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2021年,我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

 

  蓝裕文化认为,老龄化社会对经济并不是只有负面影响。一直在保健方面颇有名气的葡萄酒可能就会迎来一波机遇。但葡萄酒需要转变。

 

  中国全面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和老龄化社会,更像日本或者欧美的社会状况。但在这些国家,葡萄酒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产品,葡萄酒的消费趋向于价格下降,追求高性价比。

 

  三、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问题

 

  蓝裕文化酒庄策划及设计资深专家李院长认为,202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第一投资过大

 

  我们了解到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投资整体放缓,专业酒庄建设者投资日益节俭。但前期因为众多门外汉和新入局者的介入,对酒庄投资有些盲目。一个酒庄动辄投资几亿,葡萄园每亩投资过万,给新建的酒庄带来沉重的压力。在疫情影响下,整体经济增速放缓,这些新建酒庄少了资金来源,雪上加霜。再加上中国人工成本持续走高,中国农业、葡萄产业机械化程度过低,这都使得新建酒庄压力山大。

 

  2 第二拿奖过多

 

  中国葡萄酒的套路还是比较单一,目前比较成功的就是拿奖。今天获得法国大奖、明天获得德国大奖,后天获得VINEXPO大奖,再加上国内各种鱼龙混杂、没有说服力的奖项,最终酒庄个个荣誉等身,酒质堪忧,整体处在一个自饮自嗨的状态中。

 

  3 第三特色不显

 

  中国葡萄酒整体来说质量还是跟不上去,少部分质量尚可的都被拉菲、熬云等国际品牌带向了高端。目前,高端消费潜力依然存在,但不足以支撑大众酒庄和普通品牌的高端化。这种一直与波尔多和勃艮第攀比的心态,与老百姓脱节,没有基础市场支撑,难以做出持久的高端品牌。

 

  中国葡萄酒普遍追求高端,是酒都要入桶,酒庄酒的价格下不来,中国葡萄酒日趋高端化,攀比心严重,脱离了群众基础。

 

  4 第四性价比不高

 

  法国家乐福、欧尚、LIDL等几个大的超市,90%的葡萄酒都是是一欧元或几欧元,老百姓喝得起,喝的好,喝的明白,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我们也看到,法国波尔多的名庄或者列级庄,除了五大名庄和收藏酒之外,力士金等非常多的三级庄、四级庄进到中国才三四百块钱,他们的酒的品质也比国产酒好得多,性价比极高。我们国内类似品质的酒动则一千五六,甚至三四千或更高,在低欲望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能消费此类酒的人并不多。

 

  5 第五缺乏热点

 

  中国的葡萄酒营销和产品没有很好的创新,不能打造出勃艮第博若莱新酒那样的潮流品牌,也做不了罗纳河谷或者澳洲酒的特色,也不能与商务政务还有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共鸣。

 

  在商务用酒方面,前几年的奔富,还有现在的智利酒,以及其他的法国酒,都是性价比极高,200多块钱。中国葡萄酒在200多块钱的价位上没有一个像黄尾袋这样的品牌,尤其在商务酒、政务酒,还有这种老百姓的餐酒上,没有品牌愿意专注这个市场。

 

  四、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蓝裕文化酒庄策划及设计资深专家李院长认为,总体来讲,2023年中国葡萄酒任重道远,整个行业出现分化,高端品牌、头部品牌获得资源更多,价格和量尚可保证。但没有品牌和历史积累的酒庄将更加艰难。

 

  1 提升酒质,匹配性价比

 

  酒质还得向法国和美国学习。不论营销怎么做,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已是酒商共识。中国数十年的实践,跟波尔多和勃艮第2000多年的种植酿造积淀,肯定是有差距的。虽然我们一直在弯道超车,但直线过快,容易忽略沿途的细节,也就是说没有掌握风土与葡萄的最佳配合。这就要求我们精研风土,找到最合适的葡萄品种以及与风土结合的种植干预措施,再配上合适的酿造工艺,才能酿出好酒。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好酒,否则追求过程中产出的酒就只能扔掉了。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格,核心还是因为质量不同、文化有别。我们应当与国际对标,同时考虑国内现状,根据品质为自己的生产的葡萄酒确定合理的性价比。

 

  2 形成价格阶梯,培育基层市场

 

  中国葡萄酒走高端是一直被人诟病的,国外的高端自己消化不了,也爱上了爱炫耀的中国人。结果导致中国葡萄酒市场断代严重,除了高端,其它没有好酒。

 

  这甚至为造假酒的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随便配置个酒,低价出售,利润丰厚。

 

  中国的葡萄酒应当以中低端为主,适度触及高端!因为低端是金字塔的基础,如果没有低端庞大市场的支撑,高端就成了无根之水,难以为继。

 

  3 创新产品和营销方式

 

  勃艮第的新酒已经逐渐缺乏动力,全球市场主要致力于包装的创新,小瓶酒、袋装酒等也没有掀起多大的热潮。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时代动脉,打造创新爆款。

 

  当然,在新媒体、短视频和元宇宙加持的大背景下,市场营销也将迎来一波大变革。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基数,中国的葡萄酒如果不想像波尔多酒农一样让酒堆满仓库、拔除葡萄园,就应该积极营销。马克龙都出来为国家做营销,我们的产区和产区政府更应该多多为行业发声,让葡萄酒这个拥有健康标签的酒在老龄化和低欲望社会中以高性价比和保健为契机,为守护中国人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