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学子选择大学专业都是冲着将来毕业后能够找一份对口且有薪资不错的工作,但是在实际中,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的大学生比例很小,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着跟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岗位。这种现象在冷门专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人才培养的不接地气、供过于求。
近日,有网友爆料:济南大学、滨州医学院的葡萄酒专业已经撤销了,青岛农业大学葡萄酒专业暂停招生一年,新疆农业大学几乎所有的葡萄酒专业学生都转行了。
后经查证,滨州医学院的葡萄酒专业早在2017年已经停招了,2021年济南大学与青岛农大也确实没有葡萄酒专业的招生计划。
根据业内统计,我国每年的“葡萄酒专业”毕业生数量并不多,大约只有300-400人左右,但最终进入葡萄酒行业的人数仅占5%左右。与之相对应的,很多葡萄酒行业单位找不到适合的人。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跟各大院校盲目开设葡萄酒专业有关。前几年看到国内葡萄酒行业发展一片火热,很多大学院校教育部既没有设立葡萄酒相关专业名目,本身又没有葡萄酒相关专业积累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了“葡萄酒专业”。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外,其他院校的“葡萄酒”专业方向基本上都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或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专业名下设立的,专业基础可以说一片空白,稳定专业的教师团队更无从说起。
因为学校本身对葡萄酒行业不了解,大部分院校的“葡萄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跟市场脱节,最后大学生学了个“寂寞”,看似学了不少葡萄酒相关的知识,实际行业需求不匹配,并不比非“葡萄酒专业”的毕业生更有竞争力。
一些看法:
不仅“葡萄酒专业”,很多专业都存在就业这样的困境,一边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对人才需求量巨大,一边是培养方向“不接地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导致学了也白学,毕业后还要从头开始学其他职业方向的专业知识,这无论对于学生本人还是学校或者用人单位而言,都是巨大的浪费。好在近年来国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始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并探索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符合各行各业市场需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茅台学院的经验值得推荐,它由行业领军企业举办,对酒类行业的业态都非常清楚,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上能够紧跟市场需求,毕业生不仅可以作为本企业的后备人才库,还是其他各大酒厂和行业相关企业的“抢手货”。今年茅台学院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情可以说供不应求,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和各种福利待遇都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