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为宁夏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宁夏葡萄酒的产量、品质和产业带动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葡萄酒产业被列为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魅力,也让宁夏这张“紫色名片”更加明亮。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在全国两会上,就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相关提案。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王紫云协助包抓葡萄酒产业,自去年7月起,先后三次主持召开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自治区政协组织委员针对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多次实地调研,建言献策,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贺兰山东麓具有独特地理优势
盛夏的贺兰山东麓葡萄园,放眼望去,草木葱茏,绿意盎然。与之遥相呼应,不少酒庄的品鉴区也门庭若市。
“以前,我们酒庄每个月接待两三波访客,现在每天至少接待两三波,其中有自由旅行者,也有慕名前来的红酒爱好者和客商,成交量也随之增加。”青铜峡皇蔻酒庄负责人张雪研告诉记者。自《山海情》热播后,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游热度更旺。
2021年5月28日,宁夏获批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消息发布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更是大幅提升,访客络绎不绝,订单持续增加。
贺兰山东麓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特有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较早种植葡萄、酿酒葡萄的地区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
宁夏葡萄酒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82年,宁夏农垦集团所属的玉泉营农场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如蛇龙珠、佳丽酿、黑色比尔等品种,糖度高、颜色鲜、风味佳。1984年农垦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建厂,成为宁夏第一家葡萄酒企业。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30年的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从荒漠戈壁成长为葡萄酒“新星”。宁夏已经具备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基础,极其适宜酿酒葡萄生长,可以酿出世界一流品质的葡萄酒。宁夏产区酿出的葡萄酒色素沉淀良好、香气发育完全、糖酸比例适中,造就了“色泽鲜明、甘润平衡、香气馥郁、酒体饱满”的中国特征和东方特质,可与世界高品质产区并肩。
历经数十年的探索,葡萄酒已成为宁夏的一张“紫色名片”,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明星产品,葡萄酒产业也已成为宁夏扩大开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的品牌、品质,蜚声国内外,并在国内外各项大赛上获得500余个奖项,成为国内与世界葡萄酒界接轨最为紧密的产区。
助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传统粗放型建设葡萄种植基地、种植品种分散且未形成规模,产区行业标准体系未建立,优质酿酒葡萄苗木选育、研发工作相对滞后,专业化技术人员不足,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缓慢等问题,制约了葡萄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助力解决制约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十一届自治区政协以来,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我区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积极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崔波提出了“降低葡萄酒相关税率”的建议,建议国家财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参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做法,将我国葡萄酒由工业产品列入农产品范畴,降低相关税率,促进葡萄酒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海拔、大温差、干燥少雨等自然条件是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住宁全国政协委员何晓勇也将目光聚焦在葡萄酒产业发展上。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葡萄酒推广力度,进一步支持葡萄酒产业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酿造工艺、生产装备、衍生品开发等基础性应用研究,鼓励有条件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260亿元,葡萄酒已成为我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但还存在一些差距。”自治区政协委员蒋永忠在《关于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建立葡萄酒行业大数据中心,为全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鲜活真实数据,加快“贺兰山东麓宁夏产区”品牌推广。创新营销模式,将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结合起来,构建多载体、多层次、多渠道营销网络体系。
“伴随着全球性的经济低迷状况,市场消费也陷入低迷状态。我区各酒庄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销售不畅、库存增加现象。”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委员苟金明和马国庆联名提交《关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先行先试,建立宁夏葡萄酒(红酒)交易中心的提案》,建议借助现有“上海红酒交易中心”等平台资源,建立宁夏葡萄酒(红酒)交易中心,制定中国红酒交易指数,搭建葡萄酒(红酒)原浆交易平台,建立宁夏葡萄酒(红酒)交易中心。
自治区政协委员张华清在《关于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应针对酿酒葡萄种植所使用的林业用地、荒地等,尽快研究制定确权方案。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提交《关于推广葡萄种植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强对葡萄树种植越冬等相关问题的调研,组织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和相关县(区)论证,组织实施技术推广,提升葡萄种植技术水平。
自治区政协委员张亚红在《关于在葡萄酒产区推广葡萄酒文化的提案》中建议,建立本土化的教育体系和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推广体系,提升中国葡萄酒文化自信。
针对我区葡萄酒产业散、弱、乱的整体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观,销售渠道做不到资源共享,销售链条过长,交易环节过多等问题,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关于建立葡萄酒产业大数据共用平台的提案》中建议,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管委会或行业协会建立葡萄酒产业大数据共用平台,推进葡萄酒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网上营销体系,利用大数据提升科技水平。
十一届自治区政协以来,关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提案也得到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协委员从数字化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培育、葡萄酒文化、品牌打造、政策体系等方面不断助推葡萄酒产业发展,意见建议得到落实。
引进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的60名国际酿酒师来宁服务,有效提升了宁夏酿造工艺和水平。
立足产区实际,建立产区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及葡萄酒职业技术学院,健全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人才培养体系。
聘请美国、英国等25国冠军侍酒师作为所属国家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广大使”,推动宁夏葡萄酒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葡萄酒产业带动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包装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酒庄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以上,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及自治区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议多达20余件,成为助力我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用“开放”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成立首个针对特色产业的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也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二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类开放试验区。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放发展’是综试区总体方案的核心要义,通过开放性的发展,用开放来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开放激发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综试区的设立,意味着贺兰山东麓产区成为国家级的产业试验区,在相关国家部委的支持指导下,将给宁夏通过综试区建设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宁夏也将在这块“试验田”里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用一瓶葡萄酒“接二连三”,借一个酒庄“兴工盛商”,靠一个产区“通江达海”,为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蹚一条新路子,进而探索通过一类产品、一个产业的开放开发,促进生态平衡、区域经济繁荣的新模式、新样板。
翻阅《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力争5年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00万亩、综合产值破千亿元,15年内面积150万亩,综合产值破2000亿元”……在技术基础、模式业态、工程支撑、政策支持等方面,方案进行系统部署,一连串具体的目标数据,为宁夏乃至中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勾勒出一个宏伟的未来。
“葡萄酒产业作为我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政协委员要围绕葡萄酒产业面临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把意见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自治区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主任李文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