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止进口后,澳大利亚另辟蹊径,竟然将不合格葡萄酒,偷偷运到中国。
自2014年以来,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等陆续加入中国进口葡萄酒零关税的队伍。
受此影响,2014年至2018年,我国葡萄酒进口量由40.9万千升增长至 73.0 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为 15.6%,进口金额由22.1亿美元增长至39.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5.3%。
其中,澳洲对华葡萄酒出口也从2017年的5.68亿澳元增长到2020年的12亿澳元,
短短5年超过法国,澳洲成为我国进口葡萄酒最多的国家。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每年,澳大利亚都会斥资支持该国葡萄酒行业。例如2017年,澳洲农业部推出“葡萄酒出口和地区酿酒业发展支持计划”,投资总额达5000万澳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加大对外出口补贴。
只是没想到,由于存在倾销问题,今年3月下旬,我国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对澳大利亚葡萄酒收取116.2%—218.4%的反倾销税。
由于中国市场葡萄酒产业前景明朗,早前不少澳洲投资者,通过并购海外酒厂的方式,获取更多优质葡萄酒渠道,其中就包括大利亚葡萄酒巨头——美誉葡萄酒公司。
而其并购的海外酒厂,如今却成为它试图避开我国218%关税的渠道。
早前,美誉葡萄酒公司还打算开拓美国、英国之外的其他市场,以进一步填补市场空白。
但是无奈地发现,英国和美国市场对白葡萄酒有更多需求,但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几乎都是红葡萄酒,而红葡萄酒占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一半以上,是英美市场目前根本无法替代的市场需求。
据澳媒报道,美誉在2020年,就关闭了其位于南澳大利亚的两家知名酿酒厂。
意识到自家葡萄酒可能没办法出口中国,美誉竟然试图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赚钱门道”。
因为在2015年,美誉就收购了智利一家酒庄,并将这座智利酒庄旗下3000吨产能的酿酒厂、周围葡萄园、酒窖以及品酒室全部收于麾下。
对于美誉来说,如今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誉打算面向中国市场供应自智利和其他国家的葡萄酒,以避开中国对澳葡萄酒最高约218%的出口关税。
如果美誉出口渠道合规,手续正常,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像早前的澳洲龙虾、葡萄酒、一样,进行“灰色贸易”,我国是坚决不允许的。
在我国与澳洲签署自贸协定前,曾存在龙虾、葡萄酒、牛肉,木材等大宗商品途经缅甸等渠道进入我国。在两国签署自贸协定后,“灰色贸易”就不再那么流行。
但澳洲昆士兰大学农业学院高级研究员分析称,随着中澳关系持续紧张,如今包括龙虾在内的商品,通过“灰色贸易”途径进入中国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或许,这种苗头已经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海关已在深圳、重庆等口岸查封约3.43吨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共17批次,原因包括标签不合格、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目前,未准入境的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均已依法做退货或销毁处理。
前段时间,澳大利亚工商总会对189家澳企进行调查,结果表示,由于贸易争端,关税正令他们付出沉重代价,对华经贸关系“不可能”正常,他们也他们越来越不抱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