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中国先后两次出手,先是对原产自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收取107.1%-212.1%不等的费用,后又基于临时反补贴措施,对澳洲各葡萄酒供应商加收6.3%-6.4%不等的费用。
中国两次出手后,同年12月,澳洲葡萄酒对华出口便暴跌98%至400万美元,葡萄酒商也损失惨重。而随着时间推移,澳洲葡萄酒行业的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了。
负债1816万!澳葡萄酒包装商“关门大吉”
《澳洲财经见闻》3月16日消息,近日,由于葡萄酒对华出口骤减,澳洲一家位于Edinburgh Praks的葡萄酒包装厂被迫关门大吉。
据破产管理人介绍,这家工厂本来就是为了给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葡萄酒包装才设立的,中澳葡萄酒贸易繁盛时期,该工厂每天可以向中国输出至少两个集装箱,也就是14到16万瓶的葡萄酒,现在却只能向本土市场出货。由于出货量骤减,工厂的负债已达36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816万元)。
包装厂都难以为继,酒商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同样是来自《澳洲财经见闻》的消息,澳洲酿酒巨头Treasury Wine Estates的本地股东近日表示,由于葡萄酒面临彻底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Treasury的股价近期以来一直在下跌。市场3月13日的消息,当天Treasury的收盘价为11.18澳元,远低于2018年时接近20澳元的价格。
由于估值相对较低,Treasury甚至面临被收购的风险。澳媒报道称,市场已有“法国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Pernod Ricard将收购Treasury部分业务”的传闻。
从50%到1%!澳洲葡萄酒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事实上,除了包装厂倒闭、行业巨头股价大跌外,澳洲彻底失去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后果远不止此。
公开资料显示,澳洲近年来有约39%的葡萄酒都出口到了中国,后者也顺势成为了该国葡萄酒行业的“最大金主”。在中国两次出手后,还有声音指出,澳洲价值6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302亿元)的葡萄酒产业将遭到严重冲击。
据悉,2021年1月,中国买家仅购买了澳洲出口总量的1%,远低于中国“出手”前50%的份额。从50%到1%,澳洲葡萄酒距离彻底失去中国市场仅“一步之遥”。
最大买家“不买了”,澳洲葡萄酒的销售额自然难言乐观。以红葡萄酒为例,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该国红葡萄酒的国际销售额大降53%至7000万澳元,损失了81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4.08亿元)。
更糟糕的是,失去中国市场后,由于葡萄酒质量不及法国高端红酒,价格打不过智利、西班牙等国的廉价红酒,澳洲酒商“难找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