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监测点进行霜霉病的病情监测及环境因子监测,加强霜霉病的监测预警及预防,遇有灾害性天气(连续降雨天气),根据病情、雨情及时提出预警及应急方案,将灾情损失降低。
一、建立监测点
各个试验站(除保护地和避雨栽培为主的产区外),只监测露地栽培葡萄,选择当地主栽品种至少1-2个,每个品种至少选2-3个代表性葡萄园作为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各地葡萄霜霉病的始发期及流行期的发生发展趋势及环境因子。
二、葡萄霜霉病始发期(初侵染)的监测
于葡萄新稍5-7叶开始调查,开始可间隔5 天调查一次,邻近当地历年葡萄霜霉病始发期的前一周改为每天进行调查,每个葡萄园每次随机调查200株,采用目测的方式调查,发现病害时即记载为病害的始发期,并当天报送,发病前可一周报送一次。
三、葡萄霜霉病发生发展的调查
在病害的流行期,每个调查点选择当地主栽品种2-3个,进行病害发生发展及发生趋势的调查,评价防治方法和环境条件对霜霉病的影响,及时调整防治预案,调查方法参照GB/T 17980.122-2004进行调整,每个葡萄园随机调查5点,每点随机调查10个当年抽生新蔓,自上至下调查全部叶片,按下列分级方法记录各级病叶数及总叶数,计算病情指数。
叶片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注:果穗发病调查发病果穗数,计算病穗率。
四、葡萄霜霉病预防措施
在幼果期果穗喷施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00倍,预防果实霜霉病;在幼果期雨水多的地区如广西和湖南等地可采取覆盖式用药,于花序展开期开始用药至转色期,7-10天一次,药剂可选用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00倍、氟噻唑吡乙铜及烯酰吗啉等交替使用;根据初侵染监测结果,初侵染出现开始全田应用吡唑醚菌酯全株喷雾,控制初侵染关键期。
五、做好灾情的物资储备
为了应对葡萄霜霉病的灾情发生,要做好药剂的储备,至少备用2次药剂的量,种类包括铜制剂(保护剂)和吡唑醚菌酯或氟噻唑吡乙铜,药械要充足,所用药械要性能良好,做好保养和维修,整个生长季药械在正常可用状态。
五、气象数据采集
每个试验站设置1台小型自动气象站。固定安装,自动记录数据。每周采集数据。小型自动气象站设置:太阳辐射、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叶表面湿度七个参数,其中温度、空气湿度和降雨量是必须采集的数据,设置时间间隔0.5或1小时。
附表1、葡萄霜霉病田间症状图
附件2、葡萄霜霉病调查检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