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澳大利亚的各行各业损失惨重。据数据统计,澳大利亚对华贸易出口量,相比于去年同时期下降了至少7.5%,农业、煤矿、铁矿等各行业的损失,已经超过了757亿美元。其中几个产业损失尤其严重,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葡萄酒。
澳大利亚的红酒在中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中国市场的葡萄酒份额中,澳大利亚葡萄酒市场占比高达35.54%,取代了法国葡萄酒在中国的地位,原来的法国葡萄酒只能屈居第二,智利则是第三,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业来说,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市场。
澳大利亚的红酒是如何在中国火起来的呢?从初入中国市场到成为中国葡萄酒的龙头,澳大利亚仅用了15年的时间。
2004年,我国加入WTO,让葡萄酒的关税大幅降低,全球葡萄酒大量涌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澳大利亚就是其中之一。此时,法国葡萄酒牢牢占据榜首,澳大利亚只能吃一些残羹剩饭。此后,澳大利亚官方开始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葡萄酒行业,比如在2008年全球葡萄酒热潮时,澳大利亚直接投入了4万亿进行基础建设,用来抵御金融危机的中国市场,而这给澳大利亚葡萄酒带来了转机。
2008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大量涌入中国,并花大价钱在中国市场开始针对业内和媒体进行推广,一方面让澳大利亚酒庄和进出口商合作,组织酒会、颁发奖项等,对业内人士展开推广活动。还在各大城市进行大型路演,开展葡萄酒教育项目,对非业内人士进行推广,让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在消费者以及葡萄酒行业人士中建立了信任感。
而真正让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呈爆发式增长,还要归功于中澳之间的自贸协定。2015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让澳大利亚葡萄酒关税多次下调,从原来的14%直接降到了2019年的0,此时法国、智利的葡萄酒依旧有14%的关税。
自贸协定让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直接增加33%,2018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金额已经超过了10亿澳元,中国成为其国际市场中最大的买家,2019年,澳大利亚葡萄酒一举超过法国。
澳大利亚努力这么多年,一举占领中国市场后,却在今年一朝回到解放前。不久前,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葡萄酒,开始征收反倾销关税,税收从原来的0,直接上升到107%到212%。而且就在这个月的10号,我国发现澳大利亚葡萄酒存在补贴,于是决定从11日开始征收反补贴税保证金。
这些举措,已经对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这可让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商急坏了。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第一大产区巴罗莎山谷以及第二大产区迈凯伦谷,在关税成立后就进行了多次会议,商讨解决危机的办法。最后他们只能通过裁员以及减少或者终止与葡萄种植者合作的办法,来减少自己的损失。而这样一来,葡萄酒种植的农户,将被迫承担其中的一部分损失。
一些葡萄酒的经销商同样损失惨重,很多人可能会因此破产,一些人不得不开拓其它市场,比如海外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市场。但是这却依旧无济于事。与澳大利亚相反的是,法国则非常开心。
在我国大量减少澳大利亚商品进口时,法国趁机争夺空余出的市场份额,表示非常愿意将东西卖给中国,在葡萄酒方面,法国更是大喜过望,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就是法国酒的最大买家,但是却被横空出世的澳大利亚抢占了市场。
法国是葡萄酒的起源地,口感和品质早已经征服了中国人的胃,澳大利亚葡萄酒之所以能够抢占中国市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性价比,如今性价比不再,我们必然再次加大法国葡萄酒的进口量。
而且,近些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喝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酒席上葡萄酒也成为了必备的酒品,我国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必将进一步提高,也许法国葡萄酒的销量还将继续提高。法国葡萄酒,或许会在此次澳大利亚葡萄酒崩盘后,成为其中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