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名单显示,澳大利亚的41个葡萄园实际由中国公司控股,这让澳大利亚全国的葡萄酒爱好者感到震惊并引发了抵制呼声。
据全澳新闻网12月10日报道,一位脸书(Facebook)用户于12月1日发帖公布了一长串澳大利亚葡萄园名单,称这些葡萄园由中国公司实际控制,呼吁澳国民集体抵制。此帖子一经发出就被数千人转发应援,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外资所有权的全国性讨论。目前该用户主页已被脸书删除。
全澳新闻网当天还在脸书发布一篇帖子称:“难怪有些澳大利亚人总是说政府把国家卖给了中国。”此外,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伯明翰( Simon Birmingham)8日曾就加征关税一事指责中国违反了中澳自贸协定。对此,中国驻澳使馆发言人进行表态,称伯明翰指责毫无根据,并敦促澳方多做有利于中澳互信与合作的事,以推动中澳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这份爆炸性的名单促使许多社交媒体用户发誓,由于中澳贸易争端,他们今后将不会购买中国葡萄酒。一位用户表示:“除非我们所有的葡萄酒生产商都能公平、透明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没有出于政治动机的关税,否则我们不会从任何中国拥有的葡萄酒厂购买葡萄酒。”另一位用户说:“我已经把这个名单截屏了,我不会再去了,对那些酒厂里的澳大利亚工人表示歉意。”
据报道,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Wine Australi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协会没有按照国籍记录葡萄酒厂的所有权。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也没有特别将葡萄园和葡萄酒厂纳入其最新的农业用地外资所有权登记表,尽管该委员会确认,截至2019年6月30日,外资持有的农业用地比例估计为13.8%。
报道称,官方数据的缺乏意味着,几乎不可能发现到底有多少葡萄园和酒厂真正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但近年来一系列面向中国大型企业的高调销售,得以一窥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
报道指出,尽管这份名单吸引了人们对中国企业拥有的葡萄园和酒厂数量的关注,但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中更大一部分实际上是由法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公司拥有。
澳大利亚葡萄酒收购公司兰利公司(Langley and Co)的董事长斯特拉坎(Stephen Strachan)说:“中国人显然喜欢喝我们的葡萄酒,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同时,针对澳大利亚葡萄酒销售的关税也在伤害中国企业。”他表示:“中国仍然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渴望解决这个问题。”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也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征收的关税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几个月来,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一再面临波折。5月,澳大利亚大麦因“倾销和政府补贴”而被中国宣布征收合计80.5%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此后几天,澳洲四家屠宰场的牛肉又因“检疫问题”被中国暂停进口;1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木材因“检出天牛、吉丁等活体检疫性林木害虫”而被停止放行;11月27日澳大利亚红酒因倾销而被中国给予警告性质的处罚;12月10日,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鉴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堪培拉面临相当被动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