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47262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昌都左贡县发展葡萄特色产业昔日荒地长出“紫宝石” [2019/9/27 7:39:21]   来源:西藏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8月底,记者一行来到左贡县中林卡乡,一眼望去成片的葡萄田布满怒江河畔,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在嫩绿的枝叶间若隐若现。此时,正值葡萄采摘季,葡萄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万亩荒山变绿洲

 

  左贡县素有藏东南“中国野生红葡萄之乡”的美誉,当地葡萄种植有近千年的历史,用葡萄酿酒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中林卡乡海拔低,位于怒江中上游河谷地带,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再加上这里有适合葡萄根系生长的砂砾土,日照长、气温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左贡县副县长李子雄介绍道。

 

  有优势,就要突出优势。2012年,左贡县投入资金开始建设中林卡乡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历经七年的时间,昔日的万亩斜坡荒山已逐步转变成生机盎然、风光无限的生态绿洲。

 

  葡萄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次旺郎加告诉记者,目前葡萄基地累计投入资金1.1亿余元,改造荒地7100余亩,种植葡萄5832亩。自2015年试种葡萄起,经过三年的生长期,去年成功采摘3万多斤葡萄,且具备酿酒条件。

 

  俄巴村葡萄园是村集体经济,由全村161户村民共同打理,细化到葡萄的浇水、剪枝、施肥等各方面。葡萄成熟采摘后,统一运输到县城售卖,年底再平分收益。

 

  “葡萄园是去年由政府统一交给我们经营的,收益归村里所有。”俄巴村党支部书记四郎次登说,“去年每户分红1500元左右,今年大家种植的积极性很高,预计年底能分红更多。”

 

  葡萄田变身致富路

 

  结合先天的优势和精细的酿酒手艺,2018年,左贡县万亩葡萄基地产出葡萄3万多斤,生产葡萄酒原液1.5万多斤,由左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销售。记者从相关人员了解到,截至采访结束,葡萄酒收益已达13.7万元。

 

  20181129日,左贡县通过招商引资,与厦门成功红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左贡县中林卡乡万亩葡萄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书》,并和厦门成功红实业有限公司、夏康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协议规定由成功红企业接收经营管理万亩葡萄基地,在左贡县成立子公司、建设酒厂。同时左贡县夏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承诺,每年帮助酒厂解决所生产50%葡萄酒的销售渠道。此外,从今年开始,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葡萄将由西藏成功红天麓酒庄,按照每斤5元的价格进行自愿收购。

 

  旺扎是俄巴村村委会主任,2007年开始在自家种植葡萄,原先只有20株,去年政府给每户分发了葡萄苗,现在旺扎有50株葡萄树了。“去年我把葡萄全部酿成酒,卖了个不错的价格,今年听说会有公司来收购,对我们零散种植户来说是一个福音。”旺扎说。

 

  酿出甜蜜生活

 

  夏农是厦门成功红实业有限公司派到左贡县的技术人员,也是西藏成功红天麓酒庄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18年底,到葡萄基地指导相关专业技术。

 

  目前,夏农已经培养了15位专业管理员,拉加是其中之一。拉加是俄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在基地工作4年了。2018年,通过夏农的实地指导和集中培训,拉加被选为基地管理员,平日里主要负责所辖范围葡萄树的浇水、除草、塑形等工作。拉加说:“葡萄树需要全年养护,每个月我有3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不愁吃穿,还能给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们寄生活费,我很开心。”

 

  同时,基地在劳务用工上也会优先考虑当地贫困群众,利用葡萄基地项目积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乡里还专门成立了农牧民运输队,现在有40多辆车。基地需要运输建筑材料、肥料等都会通过当地运输队。

 

  扎西是运输队的一员,加入运输队后拉运货物按每吨200元计算,一趟可以拿4000元;拉运水泥柱按每根2元计算,一趟可以拿900元……而一天基本可以拉运5趟,因此一年下来可以挣不少钱。

 

  扎西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从前都是运输长途货物,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葡萄产业真是养活了一方人呐。”

 

  李子雄说:“按照合同,成功红企业要按照投入产业资金2.5%的比例,每年向左贡县政府偿还一定的产业资金,用于建档立卡群众分红。同时,酒庄每卖出一瓶葡萄酒,就要拿出5元钱作为土地流转收益,预计可以辐射带动6个乡(镇)贫困群众1724户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