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第26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组委会传来喜讯,来自三智大成酒庄塞外庄园赤霞珠干红(鉴藏)2017喜获第26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大金奖,而这款酒使用筛选自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本土酵母CECA酿造。这是继唐庭霞露酒庄2015年份北庭〔军户小产区干红〕获2018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大金奖之后,中国葡萄酒和中国酵母的再次突出表现。同时获得金奖的唐廷霞露酒庄2017北庭赤霞珠干红、东方裕兴酒庄2016戈蕊红庄主酒等产品也是用中国本土酵母酿造。
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成立于1994年,在世界葡萄酒界具有广泛影响力。每年,大奖赛都会汇聚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款款高端葡萄酒,由300多位葡萄酒权威专家组成评委团,评选出大金奖、金奖、银奖三个奖项。据了解,在奖牌占比上,最受关注的大金奖比例不足1%。自2014年起,中国葡萄酒在最近六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仅获得了15枚大金奖。其中2014年、2015年空缺,2016年1枚、2017年4枚、2018年和2019年各5枚。本次大奖赛,共有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9150款葡萄酒接受评委的严格品鉴。中国有299款葡萄酒参与角逐,在本届赛事上共荣获65枚奖牌。其中,大金奖5枚,金奖29枚,银奖31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将近半数的获奖酒庄采用了中国本土酵母CECA、CEC01进行发酵,而这两株酵母正是刘延琳教授团队筛选研发的。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刘延琳教授于2004年启动了中国本土酵母筛选与葡萄酒质量风格塑造的研究课题,开启了中国葡萄酒本土微生物风土研究的新纪元,矢志于为酿酒师提供更多选择,助力优质葡萄酒的风格塑造和中国本土葡萄酒的风土多样性表达。
2004年至今,刘延琳教授及其团队不断从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河南、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葡萄果实表面、自然发酵、酒厂环境及设备和葡萄园的土壤中筛选适合于中国葡萄酒酿造的葡萄酒酵母,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葡萄酒酵母资源库,至今采集分离的酵母菌株逾2万余株。经过系统的筛选和研究,获得适合于酿酒的酵母百余株。
CEC系列酿酒酵母是刘延琳教授团队历经十年精心筛选和多年、多点大规模试验和验证的本土系列菌种。该系列酵母筛选于国内著名葡萄酒产区,从最初的样品采集、菌种资源库建立、分类鉴定、菌株筛选、特性研究、小容器酿酒试验、中试验证到大生产试验。2013年,CEC系列两个酵母菌种CEC01和CECA实现了本土干酵母商品化。一路走来,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辛勤汗水,更离不开整个行业同仁和朋友们的鼎力支持。而产业体系的强力、持续支持,是项目顺利进展的坚强后盾。
2008年CECA和CEC01两个本土酵母试验中试达到5吨规模。随后历经5年,在宁夏、新疆、甘肃、山西、陕西、河北沙城、河北昌黎、内蒙、云南、山东、辽宁等多个产区的几十家酒厂和酒庄进行了大生产试验和反复平行测试,结果令人惊喜。研究表明,CEC系列酵母在多项酿酒特性上都显著优于进口商业菌株,有助于优质葡萄酒的风格塑造和本土葡萄酒的风土多样性表达。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酵母、酵母衍生物及相关生物制品经营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酵母公司。安琪葡萄酒酵母(CECA/CEC01)已出口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国等多个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有7吨CEC系列中国酵母出口欧洲,用于酿酒5千万瓶欧洲高品质葡萄酒。这是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首次大规模出口欧洲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从此将赋予欧洲葡萄酒中国元素。
2013年至今,CEC系列酵母经历了进入商品化的6年考验,品质逐步取得业界的普遍认可。CEC系列酵母酿造的葡萄酒在多项葡萄酒赛事上取得优良成绩。在2016北京房山国际葡萄酒大赛(BRWSC)上,使用CECA酵母酿造的“TP东方神曲”赤霞珠和使用CEC01酵母酿造的“TP贺兰风”蛇龙珠这两款2013年份产自宁夏产区的干红葡萄酒分别获得赛会金奖和银奖的佳绩。
在塞外庄园赤霞珠干红(鉴藏)2017获布鲁塞尔大金奖同时,用本土酵母酿造的TP追梦人干红2017获Wine100银奖,塞外庄园TP追梦人桃红2018获Wine100推荐奖。中国本土酵母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之魂”,中国酵母还会不断有出色表现,“中国酵傲”将越来越被世界认知。
部分获奖产品和证书
刘延琳教授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