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4859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体系介绍
栽培生理岗位赴云南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18/12/10 17:56:52]   来源:栽培生理岗位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为贯彻落实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对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促进云南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81120-29日栽培生理岗位专家田淑芬研究员联合王世平、穆维松、徐海英、李兴红、杨顺林等岗位科学家先后赴云南省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昭通市、版纳州进行了云南葡萄产业调研、栽培技术、病虫害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

  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 光照资源充足, 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节分明,冬季温凉, 夜温差大,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雨热同季,雨季采用避雨栽培,不需要埋土防寒,为较好的一年两收栽培区域。现已经成为国内最早熟或最晚熟葡萄栽培产区。截至 2017 年末,云南葡萄栽培总面积4.15 hm2,其中鲜食葡萄 3.62 hm2,酿酒葡萄 0.53 hm2。目前,葡萄主要以阳光玫瑰品种为主,设施避雨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早熟或一年两收鲜食葡萄在全国葡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本次精准扶贫指导6名专家组成员调研了云南宾川县大营镇萂村葡萄产业扶贫示范点和鸡足山镇新川村葡萄产业扶贫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等基地建设情况,并根据当地示范点建设情况给当地农业局相关领导、创新性组织、民营机构、示范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庄、种植户等上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培训课。

 

  经过本次调研进一步了解了云南省这5个州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田淑芬研究员认为云南葡萄生产还存在盲目追求早熟、品种结构单一、市场体系不健全、架式与模式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应整体规划、稳步合理发展、加快优良品种的的引进及筛选工作、发挥合作联盟、稳定市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各位专家针对当地农户迫切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规划了2019年扶贫计划。本次调研培训为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