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宣化牛奶老藤葡萄树多年生主蔓和结果状(百度百科图片)
图2:宣化牛奶老藤葡萄树定植穴和漏斗架上面(局部)
图3:宣化牛奶老藤葡萄树漏斗架下面(局部)
图4:宣化牛奶葡萄百年老藤
图5:宣化牛奶百年老藤葡萄树的果穗
2018年8月27日,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张家口试验站陈站长带领下,与几位站长一行来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调研,在宣化古城的观后村,再次见到了几百年树龄的宣化牛奶老藤葡萄树,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站在挂满葡萄的庭院大漏斗架下,思绪不由自主地在我国千年葡萄栽培历史中快速搜寻与游荡,不时地又会从某一点突然跳跃回来,第一想法是赶紧发个朋友圈,标题为“千年葡萄栽培史的最好传承------宣化牛奶老藤葡萄”。
回来后,在整理图片时,再次感受到了葡萄栽培技术传承、引进与革新的强烈碰撞。在我国历史上,虽然葡萄与葡萄产品长期停留在奢侈品的行列之中,但我国的先人们利用古法,在慢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尝试与选择,形成了保留至今的完整栽培体系和传统产区,开创了我国特有的葡萄栽培技术风格和特色产品。然而,反观我国近现代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产量和面积均已达到世界前列,却失去了往昔那种独有的特色与品味,近年虽有一定的好转,但长期来一直不被国际同行和市场接受。这里面有客观存在的气候难题,有满足内需市场供给的无耐选择,有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跟风潮起潮落”,有科技人员为确保项目指标顺利完成的迫不得已,有技术传承与革新中的扭曲和纠结等等。产业中凝聚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但站在葡萄架下的那一刻不仅感叹,真正敢于直面生产的创新实在是太少了! 有多少是我们应该很好坚持和传承古人的?有多少不利气候因素是我们应该认真有效对待并系统研究的?有多少地域特色有待我们合理利用和挖掘?面对产业实际需求,我们真的还任重道远啊!
近二十年的葡萄科研与实践,时至今日,仍愿作葡萄科研战线或葡萄体系中的那一股清流,只要还能坚持,永远不会忘记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