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一块土地上,葡萄架一望无际,国际酒企保乐力加就是依靠这些晒足了阳光的葡萄,酿造出一款与这座山同名的葡萄酒。
这家拥有6千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的酒庄,是总部位于法国的保乐力加集团全额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已进驻近十年,经历了与当地葡萄酒企业合资到完全独资的转变。
“贺兰山东麓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酿酒葡萄,保乐力加正是看中这些优势,才能在产区发展之初就入驻,而现在这一产区已得到国际认可,充分证明当初的远见。”保乐力加(宁夏)葡萄酒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民说。
近两年,保乐力加根据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变化重新规划了生产线,调整了产品结构,目前主要生产面对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的葡萄酒,价格更趋实惠,还推出了便于二次储藏的螺旋盖式葡萄酒。去年,这家企业一共生产了千余吨葡萄酒。
“我们正在借助集团强大的销售渠道向外推广宁夏葡萄酒。”华民介绍说,他们生产的葡萄酒已经进入成都、重庆、广东等地市场。
在保乐力加酒庄的周围,分布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庄,他们中既有保乐力加、轩尼诗、桃乐丝等国外著名企业,也有中粮、长城、张裕等国内酒企,以及更多像贺兰神、志辉源石这样的民营资本。中国国内逐步壮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激发了他们投资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业的热情。
宁夏葡萄酒产业起步于1983年,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大规模引进酿酒葡萄品种。到2003年,贺兰山东麓已通过“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
近10年是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黄金期。2011年,为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独特的资源优势,宁夏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产业规划,决定要把葡萄酒打造成产业转型的新方向。宁夏的传统产业是畜牧业、农业和煤炭开发。
中粮长城葡萄酒(宁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国企中粮企业在宁夏投资近4亿元建设的全资葡萄酒产业,占地面积2.2万亩。长城是中国较早的葡萄酒品牌,诞生于1978年。那一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一年后,长城葡萄酒生产出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
香港商人陈德启在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贺兰神”国际酒庄,这是他正在酒窖中选酒品酒。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一般认为,首先酿造出葡萄酒的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也有学者表示,古波斯人才是先行者。但葡萄和葡萄酒从这些地区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却是共识。中国的葡萄酒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而宁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发现了葡萄酒,引回汉朝。唐朝诗人李白多次讲到葡萄酒,但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即今日的甘肃武威,距银川六百多公里。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葡萄酒正沿着丝路流传回去。以宁夏为例,截至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这里酒庄生产的葡萄酒已远销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
英国《每日邮报》在2017年报道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出口英国的新闻。在报道中,乐购的葡萄酒大师詹姆斯·戴维斯预计,“中国将很快成为葡萄酒世界中的一个强大参与者”。
出生于1978年的李泽福是四川人,他刚从中粮集团旗下的山东蓬莱酒庄调到天赋酒庄任总经理。“未来长城葡萄酒的发展重心在宁夏,我们正在制定发展规划,投资不会少。”他说。
不过专家表示,虽然宁夏葡萄酒正在崛起,但基础还很薄弱,仍面临品牌不响、年份不够长、工艺不够精等问题。
“没卖出去的只是产品,卖出去的才是商品,才会产生价值。”李泽福说,中粮集团作为国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充足的人才队伍,愿意和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一起,深耕品质、推广品牌,带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健康发展,在世界葡萄酒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