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葡萄园越开越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却没有形成一家葡萄深加工企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记者进行深入探寻了解到,因气候等因素,导致了重庆葡萄产业链过短。
葡萄酒需求巨大 本地却无深加工企业
“我们那边出产的葡萄还会做成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醋、葡萄酱等许多产品。”新疆的古丽孜巴来重庆读大学已经两年了,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尝试各地出产的葡萄和相关的加工产品,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重庆有知名的葡萄酒或葡萄汁工厂。
与重庆葡萄深加工产业不足相对照的是日益增加的葡萄酒需求量——根据京东数据研究所、苏宁超市和天猫淘宝三大平台发布的2017酒类消费数据显示,重庆是继浙江之后第二大进口葡萄酒消费能力和意愿较强的地区。
始终靠出售鲜果这一条路子,不仅产业附加值差,而且也无法保证丰年果实的销售。那么,是商家没有发现重庆本地葡萄深加工的商机吗?并非如此。
事实上,早在2012年,重庆首届红酒文化节上便有一款本地葡萄酒亮相。当时,该葡萄酒酿造商介绍,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他们在武陵山区研发了一种野生酿酒用刺葡萄,并确定彭水岩东为刺葡萄大面积种植基地,他们将引进先进的葡萄酒灌装线,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运作。
然而,直至昨日,记者在淘宝等其他电商平台上都未搜索到这款葡萄酒的售卖信息。
气候不宜、种植分散影响深加工
重庆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葡萄课题组负责人告诉重庆商报记者,重庆气候多雨多雾,日照时间少,不像新疆,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葡萄含糖高达20~24%。所以重庆大多数地区不适合专门用于酿酒的葡萄生长。而重庆本地产葡萄的糖分和酸度都达不到酿制葡萄酒的标准。
“酿酒葡萄皮厚籽大,果粒小且糖分高,出汁率在70%以上,含糖量与含酸量的比在20:1左右(含糖量可以达到200g/L,含酸量6~9g/L),含有丰富的单宁、色素等酚类物质,口感酸涩、不宜食用。而我们平时看到的鲜食葡萄都是改良过的,皮薄汁多果粒大,肉质紧密,含糖量不高,但含酸量更低,吃起来会觉得很甜。”这名负责人解释说,用食用葡萄酿酒需要加糖发酵,但这样得到的“葡萄酒”也只能称为葡萄汁发酵饮料。
除了自然环境不宜酿酒葡萄的生长以外,种植分散也是影响重庆葡萄产业链条化的重要因素。重庆各地的葡萄种植者多为家庭散户,每家的葡萄种植面积仅几亩几十亩,最多不过上百亩左右。对于工厂企业来说,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收购和运输的成本,也很难保证个体葡萄的品质。
出 路
深加工非唯一出路
规模化品牌化也能拉长产业链
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研究院骆奇东教授表示,一条产业链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如忠县柑橘,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虽然重庆的葡萄产业因气候环境因素无法进行深加工开发,但骆奇东教授表示,重庆可以借鉴饶阳、宾川等葡萄产业先进的经验,通过政府主导,让重庆的葡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拉长产业链。
据了解,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地处北纬38°24’的葡萄生产黄金带,降水量、无霜期及温差都适宜葡萄生产,种植的饶阳葡萄早在2000年前就有葡萄栽培的记载。饶阳葡萄现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优质鲜食葡萄2.6亿公斤,是全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之一。
饶阳葡萄产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饶阳把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十多家龙头企业率先建起“智慧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溯源、智能监控、标准化管理和电商销售。随着新型实用技术的推广,饶阳农业正逐步实现集约高效生产,饶阳葡萄也实现了由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
云南大理宾川素有“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8.48万亩,年产量41.2万吨,年产值30.58亿元,“宾川红提葡萄”也已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宾川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宾川对葡萄产业的发展很重视,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做好商标注册,定期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提升宾川葡萄的知名度,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科技兴农和安全管理,宾川早熟鲜食葡萄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葡萄产业成为宾川“种植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长,利益联结最紧,农民增收最快”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