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孜义
男,1937年生,陕西省汉中市人,中共党员,教授。
主要工作经历:
历任甘农大微生物教研室副主任,植物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和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室主任等职。
1995年被兰州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被甘肃农业大学作物学科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现为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协会会员、全国植物组织培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理事、甘肃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莫高葡萄酒业集团顾问、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理工学院名誉教授等职。
曾任甘肃省高教系统高评会委员和农林学科组长等职。
2005年退休后,任甘肃省老教授协会和甘肃省老科技协会常务理事,省老教授协会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宁夏御马集团高级顾问、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流动站特聘博士生导师等职。
主要工作及成就:
1987年被授予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获一级奖励工资。
1991年荣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同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高教45载,为本、专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讲授《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七门课程,曾连续三年被甘肃农大评为校先进教师。
1995年被评为校级科技先进个人。
1996年主编的《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出版了修订本,并多次再版,累计发行2万多册,1999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11月被评为甘肃农大教学成果一等奖。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生6人,正培养博士生2人。
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列重点课题多项,有18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并获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三项, 其中一项属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厅、局级奖11项。
"玉米花药胚性细胞团研究"1984年获甘肃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其研究工作总结应国际《农林生物技术丛书》主编Bajaj的邀请,发表在该丛书第25卷玉米卷( Haploid embryoigenecis of maize,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ize.25,. Springer.1994, pp162-183.)上,由国际著名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发行。
曹孜义教授是国内从事葡萄组织培养为最早的研究者之一,1978年与国内外同行一起从葡萄花药诱导出花药植株。
国内首创"葡萄试管繁殖技术",被誉为"曹孜义法",1986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属国家级成果,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葡萄试管繁殖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葡萄去病毒及无毒苗快繁技术" ,1990年获中国农科院成果二等奖。
参与主持 "无病毒葡萄良种繁育和推广",1997年获甘肃省星火二等奖。
参加的"葡萄优质丰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课题,2001年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
参与了国际《植物细胞培养手册》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中二个章节的编写工作,还译成英文,由美国McGraw-Hill出版公司出版(Handbook of plant cell culture Vo.6,perennial crops 20-21 (Ed. by Chen ZH.,et al.1989)世界发行。
主编的《葡萄组织培养及应用》和副主编的《植物组织培养实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年分获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丛书"优秀图书奖。
还主编《果树花卉无毒苗快繁技术》,《葡萄多种培养技术》,《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葡萄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等专著。
最近主持的二项省列重点项目《酿酒葡萄优优良营养系和优良砧木引进和选育技术的研究》《酿酒葡萄无性系脱毒和嫁接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双双通过省级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曹孜义教授他又致力于西部葡萄产业的研究和开发,认为葡萄酒产业是我国西部的传统优势产业,西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的论文《发展高新技术,再创昔日葡萄酒辉煌》,《以高新技术促进我国西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在有关会议上宣读并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和获奖,在重振甘肃葡萄和葡萄酒雄风和发展西部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均有积极意义。
曹孜义教授在植物组织培养和葡萄上研究和贡献受到国内外关注,1989年以来七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曾赴德国、法国、韩国和印度出席国际会议,并顺访问过20多个国家。
论文发表:
在《科学通报》、《Acta Horticulturae》、《植物生理学报》、《植物学报》、《遗传学报》、《园艺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等发表论文150余篇。
黄海山,马静芳,马玉坤,郭延清,
曹孜义.
葡萄伤流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年第二期8-11页.
马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