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综合试验站
马小河团队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杂食性害虫。原为牧草、棉花的次要害虫,寄主也十分广泛,近几年在多种经济作物和果树上大面积爆发,如枣、葡萄等,且其寄主范围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在山西稷山、曲沃等晋南葡萄产区,近几年绿盲蝽已成为危害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晋中地区主要危害枣树。2013年5月中旬,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葡萄资源圃发现疑是绿盲蝽危害植株,
并捕捉到绿盲蝽若虫。
绿盲蝽若虫生活隐蔽,反应敏捷,爬行速度极快,成虫喜阴湿怕干燥,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行动活泼,日夜均可活动,但夜晚活跃,白天多在叶背、叶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成虫、若虫、幼虫用刺吸口器为害花序、嫩茎和幼果等,小若虫多为害嫩芽和嫩尖,被刺吸处呈褐色小坏死点,当嫩芽长大、幼叶展开时,叶上有很多孔洞,叶片扭曲、皱褶、畸形。葡萄嫩尖受害较重,花梗、花蕾受害后出现干枯脱落。
2013年5月下旬,太谷综合试验站在本所葡萄资源圃、育种园悬挂4个绿盲蝽专用诱捕器和6块黄板,30天更换一次绿盲蝽专用诱芯,开始对葡萄园绿盲蝽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每5天调查统计一次, 整个生长季节未对绿盲蝽进行针对性防治。调查结果见图1:
现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山西晋中地区,从5月下旬到9月初,葡萄园绿盲蝽成虫共出现了3次高峰, 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在葡萄生长季绿盲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6月12日调查,4个诱捕器诱捕绿盲蝽总数达58头,最后一代数量最多,8月22日达108头。因此,在今后的葡萄园虫害防治工作中,应重视绿盲蝽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监测,并提醒葡萄种植户注意防治。
防治措施:
(1) 清除葡萄园周围的蒿类、酸枣等杂草灌木,避免园内间作绿叶类、直根类等蔬菜。
(2)搞好葡萄园管理,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降低葡萄园湿度。
(3) 根据绿盲蝽的生活习性,要统一防治,喷药时间最好在傍晚,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 抓住第一代低龄期若虫,适时喷洒农药,效果较好的有马拉硫磷、拟除虫菊酯、呋虫胺、吡虫啉等触杀或内吸性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