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杨国顺 石雪晖 刘昆玉 徐丰 白描
高温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在气象学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
35℃作为高温标准, 高温酷暑通常是指持续多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今年湖南省的高温天气自6月底至8月10日已经持续了40多天,且干旱严重,对葡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 高温对葡萄伤害的主要表现
1.1 对叶片的危害
葡萄叶片大量枯黄脱落,或在枝梢叶片局部呈灼伤枯焦斑,往往在叶缘部分连片枯焦呈火烧状(图1),严重影响葡萄正常生长。高温下光合同化物输送到穗部能力下降,酶的活性降低,浆果生育不良。叶片受害严重的新梢后期成熟不良,成熟度差,严重的甚至干枯。
1.2 对浆果的危害
浆果的高温伤害统称为日烧病,主要有污点症、缩果病、日灼病这3种不同的症状。浆果在硬核期最易受到高温伤害,尤以缩果病的危害最大。
(1)污点症:开花后1个月左右的浆果,受高温伤害时出现多数芝麻状大小的黑褐色小斑点,称污斑。污斑是果实表皮下极小范围的果肉与维管束褐变形成,一直到葡萄成熟都是,既不扩大也不脱落,
但影响了果实外观和表皮光洁度。
(2)缩果病(气灼病):在浆果的中后期至转色期容易发病。受害浆果最初果实表皮出现淡褐色或暗灰色大小不等的烫伤状色斑,
后干缩下陷呈深褐或紫黑色斑。病斑的表层果肉和维管束褐变,病块果肉干硬呈木栓化,木栓化部分与内层果肉有空隙,病斑凹陷但不脱落。缩果是环境空气温度过高或热气流灼伤所引起。病斑会伴发真菌性病害如炭疽病等,影响品质,但一般不会引起脱粒或裂果。
(3)日灼病(日射病):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果穗向阳部位,果皮表面出现软化褐变,似被开水浸烫状或像火燎伤一样(图2),先从果粒基部呈淡褐色病变,随后迅速扩大至整个果粒呈红褐色至暗红色,病果的果皮不下陷也不干缩,
最终大多成僵果脱落 。日灼与盛夏烈日的阳光曝晒相关,在浆果的硬核期、转色及第2次浆果迅速生长期均会发生。在1个果穗上日灼与缩果会同时出现,会引起大量僵果,最后脱落,造成较大的损失。缩果是高温干旱引起,而日灼则是与高温多湿相关。
2 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
针对高温干旱的灾害性天气, 应采取以下的防御减灾对策。
2.1 抗旱浇水
日最高气温连续超过35℃的伏旱酷暑天气,应及时进行抗旱浇水,尤要注意设施大棚内的抗旱。浇水或滴灌宜选在傍晚至清晨时段。
2.2 打伞遮荫防热害
葡萄果穗打伞遮荫是改善小气候环境,防止葡萄热害的有效手段。用 1 张边长 35~40cm的方形牛皮纸或报纸,剪一条缝至中心点,然后在主穗轴基部、把纸片的中心点沿剪开的缝套进主穗轴中,再用订书钉把纸缝的边缘重叠钉住,似为果穗打了一把伞。
2.3 科学修剪,培养合理叶幕
合理的叶幕可以对果实起到遮荫保护作用,尤其是阳面果穗要留叶片遮盖,要注意果穗上下节位副梢上的叶片的保留,可减轻葡萄的日灼。今年的观察表明,在7~8 月,主梢上的叶片抗高温的能力要明显的弱于副梢上的叶片,经过近40天的高温之后,主梢上的叶片绝大部分黄化焦枯,而副梢叶片仍然呈绿色。
2.4 去膜拆果袋
今年湖南持续高温,当气温在38℃时,膜下叶幕层温度可达42℃ 左右,果袋内的温度可高达45℃, 葡萄果实呈水浸烫状或像火燎,成熟的葡萄果实具有煮熟的味道。南方避雨栽培葡萄园,在遇到连续高温时期,应及时去掉避雨膜,并将果袋从底部撕开,利通风降温,同时残留在果实上部的果袋达到遮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