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1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的架形、树形与叶幕形的区别 [2013/10/19 18:02:13] 来源: 作者:Admi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张振文

 

  近年随着我国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栽培范围几乎扩大到了全国各地,为适应不同自然环境创新了一些新的栽培模式,整形修剪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在葡萄栽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中不少人往往将葡萄的架形、树形和叶幕形混淆,给信息共享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便于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及栽培技术的实施。

 

  1 架形

 

  架形(或架式)是指葡萄园设置的架柱及铁丝等固定设施后所形成的永久性的架面形状,使葡萄多年生枝蔓及新梢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内生长发育,充分利用光能,保持良好的生长和结实状态。传统的架形主要包括篱架、棚架和柱式架,近10年来为了提高葡萄产量和果实质量也创新出了一种新的架形Y 形架,针对不同架形所使用的树形和叶幕形有所差异。近年来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架形有篱架、Y形架和棚架。

 

  (1)篱架

 

  由支柱和铁丝所形成的架面与地面垂直,一般架柱高180-200cm 左右, 第一道铁丝距离地面5 0 - 120cm,第二道铁丝距离第一道铁丝35-40cm左右,第三道铁丝距离第二道铁丝30-40cm左右。葡萄枝蔓分布在其立面上,在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 主要有单架篱、双篱架等。目前最常用的为单篱架,其优点是通风透光、有利于果实品质的形成、作业方便、便于机械化管理。

 

  (2)棚架

 

  由支柱和铁丝所形成的架面与地面平行或倾斜,一般棚面高度180-220cm左右、宽度400-60cm左右。葡萄枝蔓主要分布在离地面较高的棚面上,在区域性鲜食葡萄实际生产中有一定应用,主要有大棚架、小棚架和棚篱架等。目前最常用的为小棚架,其优点是土、肥、水管理集中在较小的土壤范围内、地上枝蔓可以利用较少的空间、更适于山地葡萄园,生产中应加强树体夏季修剪,防治棚面荫蔽。

 

  (3)柱式架

 

  用木棍或单柱(不用铁丝)临时支撑植株主干(一般高度为80- 100cm左右),使葡萄枝蔓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空间内生长,多年主干增粗后即可撤除支撑物,适于密植、管理方便,但易造成通风透光不良,国外部分地方使用。

 

  (4Y形架

 

  由支柱、两道横梁和三层五根钢丝所形成的架面,一般架柱高180-200cm左右,第一道铁丝一般距地面70-120cm,固定在架柱上; 第一道横梁距第一道铁丝35-40cm 左右,长度60-90cm左右,第二道两根铁丝固定在横梁的两端;第二道横梁距第一道横梁30-40cm左右,长度120-160cm左右,第三道两根铁丝固定在横梁的两端。目前Y形架在鲜食葡萄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尤其是在北方产区。

 

  上述架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有较大变化。

 

  2 树形

 

  树形(或整形方式)就是人为地将树体多年生枝蔓修整成一定的形状,使其具有牢固的骨架和发育良好的结果母枝,即冬季修剪后的树形,树形(整形)主要通过一定的修剪手段来完成。传统的树形有适于冬季埋土地区的无主干多主蔓扇形和独龙蔓形等、适于露地越冬地区的有主干多主蔓扇形和直立独龙蔓形,近年出现了适于冬季埋土地区的倾斜式单龙蔓形和倾斜式双龙蔓形等、适于露地越冬地区的单干双臂形、H形、X形等。

 

  (1)倾斜式单龙蔓形

 

  简称形,仅有一条龙蔓,主蔓(龙蔓)基部几乎与地面平行,沿行向(一般向北)以较小的夹角(小于20度)延伸20-30cm 后逐渐上扬到第一道铁丝,在第一道铁丝上形成一条单向、多年生的臂,长度视株距而定。在水平单臂上配置间距15-20cm3-5个结果枝组(视臂长而定),在每个结果枝组上配置1-2个短结果母枝(短枝),结果枝组的密度可根据叶幕形进行调整。适宜篱架、Y形架和棚架栽培模式。

 

  (2)倾斜式双龙蔓形

 

  有两条龙蔓,主蔓(龙蔓)基部几乎与地面平行,沿行向(一般向北)以较小的夹角(小于20度) 延伸20-30cm后逐渐上扬到第一道铁丝,在第一道铁丝上形成两条单向、多年生的臂,长度视株距而定。在每条单臂上配置间距20- 30cm2-4个结果枝组(视臂长而定),在每个结果枝组上配置1-2 个短结果母枝(短枝),结果枝组的密度可根据叶幕形进行调整。适宜篱架、Y形架和棚架栽培模式。

 

  (3)单干双臂形

 

  简称T形,一般有一个直立主干(高度50-120cm左右),在第一道铁丝上配置方向相反的两条多年生臂(长度视株距而定),分别绑缚在第一道铁丝上,在每个臂上配置2-4个结果枝组(视臂长而定),在每个结果枝组上留1-2个短结果母枝,结果枝组的密度可根据叶幕形进行调整。适宜篱架和Y 形架栽培模式。

 

  (4H

 

  一般有一个直立的主干(高度180-220 cm左右),到达棚面顶部后首先沿行向分出两条方向相反的主蔓,其上再配置与行向垂直的四条侧蔓,在每个侧蔓上按15-25cm (视品种而定)的间距配置1-2个短结果母枝,两个主蔓及四个侧蔓的长度、结果枝组的数量根据株行距进行调整。适宜棚架栽培模式。

 

  3 叶幕形

 

  叶幕是叶片集中分布的区域, 叶幕形是由当年萌发的新梢及其叶片构成的叶幕形状。叶幕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单元,架式、果实品质及单位产量与叶幕形密切相关。葡萄的基本叶幕形一般有篱笆形(篱壁形)、平面形(水平形或斜面形)及最新发展的V形等。

 

  (1)篱笆形

 

  适合于篱架栽培的倾斜式单龙蔓形、倾斜式双龙蔓形和单干双臂形等树形,新梢(主梢)按一定间距垂直向上生长,高度一般为12-18个叶片(视架面高度及品种而定),即新梢顶端高出顶层铁丝20cm左右,整体叶幕呈篱笆形状。

 

  (2)平面形

 

  适合于棚架栽培的倾斜式单龙蔓形、倾斜式双龙蔓形和H形等树形,新梢(主梢)按一定间距平行沿水平架面(或倾斜架面)向前延伸生长,长度一般为12-18个叶片(视品种而定),整体叶幕呈水平状态。

 

  (3V

 

  适合于Y形架栽培的倾斜式单龙蔓形、倾斜式双龙蔓形和单干双臂形等树形,新梢(主梢)按一定间距分别沿两个向外倾斜的斜面向上生长,长度一般为12-18个叶片(视品种而定),即新梢顶端高出两个上端外延铁丝20cm左右,整体叶幕与行向的横截面呈V形,即两个由第一道铁丝向外倾斜的篱笆形叶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如何选择和利用葡萄砧木